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1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流体流动中的应用研究 | 第14页 |
1.3.2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流体传热中的应用研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模型及边界处理 | 第15-41页 |
2.1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础理论 | 第16-22页 |
2.1.1 Boltzmann方程 | 第16-17页 |
2.1.2 Boltzmann H定理及Maxwell分布 | 第17-19页 |
2.1.3 从Boltzmann方程到格子Boltzmann方程 | 第19-22页 |
2.2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本模型 | 第22-36页 |
2.2.1 D2Q9模型及其平衡态分布函数的确定 | 第22-25页 |
2.2.2 Chapman-Enskog展开及格子Boltzmann方程到宏观NS方程 | 第25-28页 |
2.2.3 不可压格子Boltzmann模型 | 第28-29页 |
2.2.4 不可压缩热格子Boltzmann模型 | 第29-31页 |
2.2.5 可压缩完全气体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模型 | 第31-36页 |
2.3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边界处理 | 第36-39页 |
2.3.1 周期性边界处理格式 | 第36-37页 |
2.3.2 反弹格式 | 第37页 |
2.3.3 非平衡态外推格式 | 第37-38页 |
2.3.4 反弹与镜面反射混合格式 | 第38-39页 |
2.4 物理单位向格子单位转换简述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流体流动中的应用研究 | 第41-63页 |
3.1 多孔介质内的流体流动研究 | 第41-55页 |
3.1.1 基于QSGS的二维多孔介质渗流研究 | 第41-47页 |
3.1.2 基于QSGS的三维多孔介质渗流研究 | 第47-55页 |
3.2 气液两相流的流体流动研究 | 第55-62页 |
3.2.1 气液两相分离 | 第55-58页 |
3.2.2 重力及表面张力作用下的液滴下落 | 第58-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流体传热中的应用研究 | 第63-101页 |
4.1 热顶盖驱动流 | 第63-67页 |
4.2 自然对流传热中的应用研究 | 第67-90页 |
4.2.1 封闭方腔自然对流研究 | 第67-74页 |
4.2.2 Rayleigh-Benard自然对流研究 | 第74-79页 |
4.2.3 基于表征体元尺度的多孔介质内部自然对流研究 | 第79-90页 |
4.3 流体通过热管道的研究 | 第90-95页 |
4.3.1 流体通过加热管道的研究 | 第90-93页 |
4.3.2 热流管道流固耦合传热研究 | 第93-95页 |
4.4 基于孔隙尺度的多孔介质传热机理研究 | 第95-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5.1 本文的结论 | 第101页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5.3 展望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体会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附录 | 第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13页 |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