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农村民间金融的界定 | 第11页 |
(二) 农村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 第11-12页 |
(三) 农村民间金融的影响 | 第12-14页 |
二、农村民间金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 金融压抑理论 | 第14页 |
(二) “IS-LM”模型理论 | 第14-15页 |
(三) 边际成本理论 | 第15页 |
(四) 供求理论 | 第15-17页 |
三、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 第17-22页 |
(一) 利率扭曲导致市场实际利率过低 | 第17-18页 |
(二) 正规金融制度缺陷与供给弱化 | 第18-19页 |
(三) 民间金融的交易成本优势 | 第19页 |
(四) 三农资金需求发生改变 | 第19-20页 |
(五) 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资金需求增加 | 第20页 |
(六) 城乡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为民间融资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 | 第20页 |
(七) 信息不对称 | 第20-21页 |
(八) 特殊的地域因素和季节性因素 | 第21-22页 |
四、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影响 | 第22-27页 |
(一) 正面影响 | 第22-25页 |
(二) 负面影响 | 第25-27页 |
五、对策建议 | 第27-30页 |
(一) 制定和完善民间金融制度,引导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 第27页 |
(二) 加强监管,构建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监管防范体系 | 第27-28页 |
(三) 选择合理模式,引导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化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