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写符号与代号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蛋白质概述 | 第13-17页 |
1.2.1 蛋白质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2 蛋白质的功能 | 第14-15页 |
1.2.3 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6页 |
1.2.4 胰蛋白酶的结构与功能 | 第16-17页 |
1.3 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光谱学方法 | 第17-19页 |
1.3.2 电化学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1.3.3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0页 |
1.3.4 分子模拟 | 第20页 |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4.1 立题思路及选题意义 | 第20-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农药扑草净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机理研究 | 第23-36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2.3.1 扑草净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 | 第26-28页 |
2.3.2 热力学参数和作用力类型的确定 | 第28页 |
2.3.3 荧光标记竞争实验 | 第28-29页 |
2.3.4 扑草净对HSA二级结构影响分析 | 第29-33页 |
2.3.5 分子模拟研究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DnOP和DEHP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 第36-56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4页 |
3.3.1 DnOP/DEHP对HSA的荧光猝灭 | 第39-41页 |
3.3.2 热力学参数和作用力类型 | 第41页 |
3.3.3 结合位点的确定 | 第41-45页 |
3.3.4 DnOP/DEHP对HSA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5 DnOP/DEHP诱导HSA结构变化 | 第47-51页 |
3.3.6 AO荧光猝灭法测定DnOP和DEHP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DMP和DBP与胰蛋白酶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56-75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7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73页 |
4.3.1 DMP/DBP诱导胰蛋白酶荧光猝灭 | 第58-60页 |
4.3.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 第60-61页 |
4.3.3 结合位点的确定 | 第61-63页 |
4.3.4 热力学参数与作用力 | 第63页 |
4.3.5 DMP和DBP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6 胰蛋白酶表面形态的变化 | 第64-66页 |
4.3.7 DMP和DBP对胰蛋白酶结构的影响 | 第66-71页 |
4.3.8 DMP和DBP的定量分析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