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5-17页
第一章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概述第17-21页
    第一节 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法律内涵第17-19页
        一、专家辅助人的称谓界定第17-18页
        二、专家辅助人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第二节 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功能第19-21页
        一、填补现行鉴定制度的空白第19-20页
        二、为当事人质证提供专业辅助第20页
        三、促进鉴定行业的优化升级第20-21页
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1-28页
    第一节 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不明第21-22页
    第二节 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认定标准及审查程序不完善第22-24页
        一、专家辅助人资格认定标准不明第22-24页
        二、专家辅助人资格审查程序缺位第24页
    第三节 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准入程序不科学第24-26页
        一、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启动主体单一第25页
        二、专家辅助人参与质证程序缺乏操作性第25-26页
    第四节 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权利救济机制尚未建立第26-28页
        一、法院限制当事人行使启动权时缺乏救济途径第26-27页
        二、当事人自身能力影响启动权行使时缺乏救济途径第27-28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存在问题的症结分析第28-31页
    第一节 当事人本身权利意识薄弱第28-29页
    第二节 法院职权过度介入影响了当事人权利的行使第29-31页
        一、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制度设计上更多的考虑法院职权的行使第29-30页
        二、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制度运行中更多的考虑保障法院职权的行使第30-31页
第四章 代表性国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借鉴第31-38页
    第一节 英国专家证人制度第31-35页
        一、专家证人制度的制度设计规则第31-34页
        二、专家证人制度对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启示第34-35页
            (一) 赋予法院专家证人制度启动权第34页
            (二) 设置了专家证言的审前开示制度第34-35页
    第二节 日本诉讼辅佐人制度第35-38页
        一、诉讼辅佐人制度设计规则第35-36页
        二、诉讼辅佐人制度对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启示第36-38页
            (一) 对诉讼辅佐人资格认定标准较为宽泛第36页
            (二) 诉讼辅佐人证言采取“有限采用规则”第36-38页
第五章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第38-46页
    第一节 明确专家辅助人依附于当事人的诉讼地位第38-39页
    第二节 细化专家辅助人资格的认定标准及审查程序第39-42页
        一、统一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认定标准第39-41页
            (一) 专家辅助人应具备可考证的形式要件第40页
            (二) 专家辅助人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质要件第40-41页
        二、建立专家辅助人资格的庭前和开庭审查程序第41-42页
    第三节 健全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相关程序第42-43页
        一、赋予法院以专家辅助人制度启动权第42-43页
        二、提高专家辅助人参与质证程序的可操作性第43页
    第四节 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第43-46页
        一、当事人可通过复议重新行使启动权第43-44页
        二、引入法律援助机制保障特殊群体的启动权行使第44-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失能老人家庭照护支持服务探析--以福州市S街道为例
下一篇:见义勇为者责任豁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