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重要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1 双创 | 第10-11页 |
1.2.2 旅游目的地形象 | 第11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1.4 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3-16页 |
2.1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 第13-14页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页 |
2.1.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1.3 简要述评 | 第14页 |
2.2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 | 第14-16页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页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2.3 简要述评 | 第15-16页 |
3 “双创”与海口目的地形象提升的契合点 | 第16-21页 |
3.1 海口目的地形象的要素构成 | 第16-17页 |
3.1.1 关键要素 | 第16页 |
3.1.2 基本要素 | 第16页 |
3.1.3 外在要素 | 第16-17页 |
3.2 双创活动的主要工作范畴 | 第17-21页 |
3.2.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范畴 | 第17-18页 |
3.2.2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范畴 | 第18-21页 |
4 “双创”前海口旅游目的地发展形象概况及存在问题 | 第21-24页 |
4.1 发展概况 | 第21页 |
4.2 主要存在问题 | 第21-24页 |
4.2.1 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 第21页 |
4.2.2 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 第21-22页 |
4.2.3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大 | 第22页 |
4.2.4 城市交通问题有待解决 | 第22-23页 |
4.2.5 城市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 第23-24页 |
5 “双创”对海口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分析 | 第24-33页 |
5.1 数据收集 | 第24-25页 |
5.2 问卷调查 | 第25-26页 |
5.3 调研结果分析概述 | 第26-28页 |
5.3.1 样本概况 | 第26页 |
5.3.2 调研结果 | 第26-28页 |
5.4 项目提升与旅游人数变化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5.4.1 最优尺度分析 | 第28-29页 |
5.4.2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 第29-30页 |
5.5 效果分析 | 第30-33页 |
5.5.1 影响效果较佳地属性总结 | 第30-31页 |
5.5.2 影响效果欠佳的属性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6 研究结论 | 第33-38页 |
6.1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6.1.1 旅游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 第33页 |
6.1.2 旅游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 第33页 |
6.1.3 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有效推动 | 第33-34页 |
6.1.4 旅游新业态新领域进一步开发 | 第34页 |
6.1.5 国家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品牌效应进一步强化 | 第34-35页 |
6.1.6 旅游城市更加宜居 | 第35页 |
6.2 管理与建议 | 第35-38页 |
6.2.1 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市民参与的作用 | 第35-36页 |
6.2.2 加强旅游资源生态文明和环境卫生建设 | 第36页 |
6.2.3 切实提高城市旅游管理水平 | 第36页 |
6.2.4 持续巩固提升“双创”成果 | 第36-37页 |
6.2.5 加大旅游形象的宣传 | 第37页 |
6.2.6 政策制定要突出市民的基本利益和需求 | 第37-3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1: 海口“双创”对旅游目的形象影响的调查问卷 | 第43-47页 |
附录2: 海口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测评调查表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