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植物叶绿体分裂蛋白ARC6和PDV2的表达、纯化与结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ARC6和PDV2:叶绿体分裂装置的重要元件第14-17页
        1.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4-15页
        1.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 重组蛋白纯化方法第17-20页
        1.2.1 亲和层析第17-18页
        1.2.2 亲和标签第18-19页
        1.2.3 凝胶过滤层析第19-20页
    1.3 蛋白晶体学第20-24页
        1.3.1 蛋白生长的原理第21-22页
        1.3.2 蛋白晶体的优化第22-24页
第二章 ARC6和PDV2克隆的构建第24-32页
    2.1 简介第24页
    2.2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2.1 质粒和菌株第24页
        2.2.2 主要试剂第24页
        2.2.3 培养基第24-25页
        2.2.4 主要仪器第25页
    2.3 构建克隆pETDuet-ARC6-PDV2第25-29页
        2.3.1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PDV2和ARC6基因第25-27页
        2.3.2 目的基因和载体的双酶切第27页
        2.3.3 连接第27-28页
        2.3.4 转化第28页
        2.3.5 重组子pETDuet-PDV2、pGEX6p-1-PDV2的鉴定第28-29页
        2.3.6 构建克隆pETDuet-ARC6-PDV2第29页
    2.4 构建关于PDV2的克隆第29-30页
        2.4.1 构建克隆pET28a-PDV2,pGEX6p-1-PDV2第29-30页
        2.4.2 构建克隆pET28a-sumo-PDV2第30页
    2.5 构建关于ARC(76-618aa)的克隆第30页
    2.6 实验结果第30-31页
    2.7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ARC6(646-801aa)和PDV2的表达与纯化第32-59页
    3.1 简介第32页
    3.2 实验材料第32-35页
        3.2.1 菌种第32页
        3.2.2 主要试剂第32-34页
        3.2.3 培养基第34页
        3.2.4 主要仪器第34-35页
    3.3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第35-42页
        3.3.1 目的蛋白的小量诱导表达第35页
        3.3.2 目的蛋白的试表达与纯化第35-36页
        3.3.3 亲和层析纯化方法第36-39页
        3.3.4 凝胶层析第39-41页
        3.3.5 亲和层析柱的处理第41-42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8页
        3.4.1 小量诱导表达pETDuet-ARC6-PDV2第42-43页
        3.4.2 试表达pET28a-PDV2(236-307aa)第43-45页
        3.4.3 试表达pET28a-sumo-PDV2(236-307aa)第45-47页
        3.4.4 试表达pGEX6p-1-PDV2(236-307aa)第47-48页
        3.4.5 提高pGEX6p-1-PDV2(236-307aa)里目的蛋白的表达量第48-51页
        3.4.6 ARC6(646-801aa)和PDV2复合物的获得第51-58页
    3.5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目的蛋白的结晶以及晶体衍射第59-69页
    4.1 简介第59页
    4.2 实验材料第59页
        4.2.1 主要试剂和材料第59页
        4.2.2 主要仪器第59页
    4.3 晶体优化方法第59-61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68页
        4.4.1 晶体的发现与优化第61-64页
        4.4.2 Native晶体的获得第64-65页
        4.4.3 硒代晶体的获得第65-68页
    4.5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ARC6(646-801aa)与PDV2(280-307aa)的共结晶第69-82页
    5.1 简介第69页
    5.2 实验材料第69页
    5.3 关于获得晶体复合物的一些实验第69-71页
        5.3.1 尝试获得ARC6(674-801aa)和PDV2(236-307aa)的复合物第69-70页
        5.3.2 GST-pull down第70-71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1-81页
        5.4.1 ARC6(674-801aa)和PDV2(236-307aa)的复合物第71-73页
        5.4.2 GST-pull down的实验结果第73-77页
        5.4.3 ARC6(646-801aa)与PDV2(280-307aa)的共结晶第77-81页
    5.5 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ARC6(76-618aa)的纯化与结晶第82-88页
    6.1 简介第82页
    6.2 实验材料第82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2-87页
    6.3 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5-96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复合材料固定微生物降解甲醛废水的应用基础研究
下一篇:镉诱导果蝇寿命改变与DNA甲基化相关基因表达改变及其可遗传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