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0.1 引言 | 第10页 |
0.2 聚合物阻燃机理 | 第10-12页 |
0.2.1 气相阻燃机理 | 第11页 |
0.2.2 凝聚相阻燃机理 | 第11页 |
0.2.3 中断热交换阻燃机理 | 第11-12页 |
0.2.4 协效及吸热阻燃机理 | 第12页 |
0.3 阻燃剂概述 | 第12-18页 |
0.3.1 磷系阻燃剂 | 第13-16页 |
0.3.2 硅系阻燃剂 | 第16-18页 |
0.3.3 膨胀阻燃剂 | 第18页 |
0.4 阻燃测试方法简介 | 第18-19页 |
0.5 本论文选题依据、科学意义和创新点 | 第19-24页 |
0.5.1 选题依据 | 第20-21页 |
0.5.2 科学意义 | 第21页 |
0.5.3 创新点 | 第21-24页 |
第一章 三嗪类超支化聚膦酸酯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 第24-48页 |
1.1 前言 | 第24-25页 |
1.2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1.2.1 主要原料与设备 | 第25-27页 |
1.2.2 合成工艺 | 第27-29页 |
1.2.3 测试及表征 | 第29-31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6页 |
1.3.1 中间体(M)的合成与条件优化 | 第31-37页 |
1.3.2 BEAT的合成与条件优化 | 第37-41页 |
1.3.3 含1,3,5-三嗪双亲超支化聚膦酸酯的合成与条件优化 | 第41-46页 |
1.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二章 三嗪类硅烷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 第48-60页 |
2.1 前言 | 第4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2.2.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48-49页 |
2.2.2 三嗪类硅烷的合成 | 第49-50页 |
2.2.3 测试及表征 | 第5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2.3.1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51-53页 |
2.3.2 投料摩尔比的选择 | 第53页 |
2.3.3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53-54页 |
2.3.4 TMBT的结构表征 | 第54-57页 |
2.3.5 TMBT的成炭性能 | 第57页 |
2.4 小结 | 第57-60页 |
第三章 三嗪类硅烷化超支化聚膦酸酯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 第60-70页 |
3.1 前言 | 第6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3.2.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60-61页 |
3.2.2 三嗪类硅烷化超支化聚膦酸酯的合成 | 第61-62页 |
3.2.3 表征及测试 | 第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3.3.1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62-64页 |
3.3.2 投料摩尔比的选择 | 第64-65页 |
3.3.3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65页 |
3.3.4 TMHO的结构表征 | 第65-68页 |
3.3.5 TMHO的成炭性能 | 第68页 |
3.4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三嗪类硅烷化超支化膦酸酯协效阻燃聚丙烯的性能研究 | 第70-88页 |
4.1 前言 | 第7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0-74页 |
4.2.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70-71页 |
4.2.2 PP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71-73页 |
4.2.3 测试与表征 | 第73-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5页 |
4.3.1 PP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 | 第74-83页 |
4.3.2 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 第83-85页 |
4.4 小结 | 第85-8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8-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个人简历 | 第108-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