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多层钢结构住宅层间隔震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前言第10-11页
    1.2 工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历程第11-13页
        1.2.1 传统的抗震思想和技术第11-12页
        1.2.2 工程减震技术第12-13页
    1.3 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隔震技术的概念与原理第13-14页
        1.3.2 隔震技术的发展动态第14-15页
            1.3.2.1 隔震技术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第14-15页
            1.3.2.2 隔震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第15页
    1.4 层间隔震结构第15-17页
        1.4.1 层间隔震结构的特点第15-16页
        1.4.2 层间隔震结构的使用范围第16页
        1.4.3 层间隔震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第16-17页
    1.5 钢结构住宅层间隔震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第17-21页
        1.5.1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第17-20页
            1.5.1.1 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第17-18页
            1.5.1.2 国内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第18-20页
        1.5.2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第20页
        1.5.3 钢结构隔震技术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3.1 国外钢结构隔震技术研究第20页
            1.5.3.2 国内钢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第20-21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第22-30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第22-26页
        2.2.1 隔震支座的分类第22页
        2.2.2 叠层橡胶支座的特性第22-26页
            2.2.2.1 橡胶支座的理论假定条件第23页
            2.2.2.2 形状系数第23-24页
            2.2.2.3 竖向刚度第24页
            2.2.2.4 水平刚度第24-25页
            2.2.2.5 屈曲荷载第25页
            2.2.2.6 等效黏滞阻尼比第25-26页
    2.3 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第26-28页
        2.3.1 构造特性第26页
        2.3.2 力学性能第26-28页
        2.3.3 SAP2000中数值模拟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30-38页
    3.1 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第30-31页
        3.1.1 两质点模型第30页
        3.1.2 三质点模型第30页
        3.1.3 多质点模型第30-31页
    3.2 建立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方程第31页
        3.2.1 层间隔震结构计算模型的简化第31页
        3.2.2 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方程第31页
    3.3 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第31-34页
        3.3.1 模态分析第31-33页
            3.3.1.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2-33页
        3.3.2 反应谱分析第33-34页
            3.3.2.1 反应谱分析的特点第33页
            3.3.2.2 反应谱分析的理论第33-34页
        3.3.3 时程分析第34页
    3.4 地震波的输入第34-37页
        3.4.1 地震波的选取第34-36页
            3.4.1.1 地震波合理选取的因素第34-35页
            3.4.1.2 地震波的选取第35-36页
        3.4.2 地震波的调整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多层钢结构住宅层间隔震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8-44页
    4.1 工程概况第38页
    4.2 隔震支座的设计与布置第38-39页
        4.2.1 隔震支座的设计第38页
        4.2.2 隔震支座的布置第38-39页
    4.3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39-42页
        4.3.1 单元的选取第40-41页
        4.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5 多层钢结构住宅层间隔震的地震响应分析第44-72页
    5.1 结构模态分析第44-49页
        5.1.1 结构自振周期和频率第44-45页
        5.1.2 结构振型图第45-49页
            5.1.2.1 质量参与系数第45-47页
            5.1.2.2 振型图的分析第47-49页
    5.2 动力时程分析的结果第49-70页
        5.2.1 楼层剪力反应的对比分析第49-55页
            5.2.1.1 楼层剪力第49-53页
            5.2.1.2 减震率第53-54页
            5.2.1.3 水平向减震系数第54-55页
        5.2.2 基底剪力反应的对比分析第55-56页
        5.2.3 层间位移反应的对比分析第56-61页
        5.2.4 楼层加速度反应的对比分析第61-69页
        5.2.5 屋顶位移反应的对比分析第69-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级循环加卸载下细砂岩蠕变破坏声发射特性研究
下一篇:钢筋与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