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特种医学论文--军事医学论文

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缩略语表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前言第12-14页
文献回顾第14-31页
第一部分 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体外细胞毒性第31-42页
 1 材料、仪器及试剂配制第31页
   ·细胞株第31页
   ·材料与仪器第31页
   ·试剂配制第31页
 2 方法第31-34页
   ·四唑盐(MTT)比色法第31-32页
   ·直接接触培养细胞毒性第32-33页
   ·扫描电镜观察止血剂表面L929 细胞生长情况第33-34页
   ·统计学分析第34页
 3 结果第34-41页
   ·四唑盐(MTT)比色法第34-35页
   ·直接接触培养细胞毒性第35-37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第37-39页
   ·扫描电镜观察止血剂表面L929 细胞生长情况第39-41页
 4 讨论第41-42页
第二部分 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动物试验第42-55页
 1 材料、实验动物、试剂和仪器第42页
   ·材料和实验动物第42页
   ·试剂和仪器第42页
 2 方法第42-48页
   ·溶血实验第42-44页
   ·急性全身性毒性试验第44-45页
   ·热原实验第45-46页
   ·皮内反应实验第46-47页
   ·骨髓组织微核实验第47-48页
   ·肌肉植入实验第48页
 3 实验结果第48-52页
   ·溶血实验第48-49页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第49页
   ·热原实验第49页
   ·皮内反应实验第49-50页
   ·小鼠细胞微核实验第50-51页
   ·肌肉植入实验第51-52页
 4 讨论第52-55页
小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附录第61-63页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脊髓爆震伤后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药物干预治疗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人工富氧环境对急进高原缺氧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