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柴油机缸盖—缸体的热—机械应力和疲劳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柴油机传热以及冷却液流动分析现状第9-10页
        1.2.2 缸盖热-机械工作应力分析现状第10-11页
        1.2.3 柴油机低、高周疲劳分析现状第11-13页
    1.3 目前的研究难点和重点第13-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2 计算分析理论基础第17-25页
    2.1 传热学理论基础第17-18页
    2.2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理论第18-19页
    2.3 流固耦合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2.4 热-机械应力计算理论第20-21页
    2.5 零件疲劳寿命计算理论第21-25页
3 冷却系统 CFD 计算及分析第25-31页
    3.1 网格的划分和边界条件的设定第25-26页
    3.2 水套 CFD 计算结果分析第26-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缸盖-缸体温度场计算分析及试验测量第31-43页
    4.1 三维模型的网格的划分第31-32页
    4.2 缸盖缸体流固耦合第32-35页
    4.3 温度场分析第35-40页
        4.3.1 缸盖温度场分析第35-39页
        4.3.2 缸体温度场分析第39-40页
    4.4 缸盖温度场试验与模拟的对比第40-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缸盖-缸体的热-机械工作应力分析第43-58页
    5.1 模型边界条件和载荷的定义第43-46页
    5.2 缸盖应力分析第46-52页
    5.3 缸体应力分析第52-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6 缸盖-缸体疲劳寿命分析第58-74页
    6.1 缸盖疲劳寿命计算分析第60-64页
    6.2 缸体疲劳寿命计算分析第64-65页
    6.3 针对缸盖的优化方案第65-69页
        6.3.1 缸盖结构优化第66-68页
        6.3.2 缸盖材料优化第68-69页
    6.4 19MPa 和 21MPa 爆压下缸盖疲劳寿命对比第69-72页
    6.5 本章小结第72-74页
7 工作总结和展望第74-77页
    7.1 全文总结第74-76页
    7.2 工作展望第76-77页
附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功率信号发生器研究
下一篇:汽轮机转子钢12Cr低周疲劳试验及寿命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