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城市集中供热论文

西藏某县城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规划方案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背景第9-12页
        1.1.1 国内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第9-10页
        1.1.2 国内外动力分布式系统的发展现状第10-12页
    1.2 我国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意义第13页
    1.4 课题内容第13-14页
    1.5 本章小结第14-15页
2.供热规划方案第15-37页
    2.1 县城概况第15-17页
        2.1.1 地理位置第15页
        2.1.2 自然状况第15-16页
        2.1.3 地质水文第16-17页
        2.1.4 历史沿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第17页
    2.2 供热现状及问题第17页
    2.3 改善民生的需要第17-18页
    2.4 供热区域第18-20页
    2.5 供热负荷第20-26页
        2.5.1 热负荷指标第20-21页
        2.5.2 热负荷计算第21-23页
        2.5.3 热负荷曲线第23-26页
    2.6 供热能源选择第26-28页
        2.6.1 选择原则第26页
        2.6.2 能源分析第26-28页
    2.7 供热方案选择第28-32页
        2.7.1 选择原则第28页
        2.7.2 分散式生物质灶炉供热第28-29页
        2.7.3 锅炉房+区域热力管网供热第29-30页
        2.7.4 大集中锅炉房+市政热力管网+二级换热站全域间接供热第30-31页
        2.7.5 供热方案确定第31-32页
    2.8 供热介质和供热参数第32-34页
        2.8.1 供热介质第32-33页
        2.8.2 供热参数第33-34页
    2.9 热力网形式及敷设方式的选择第34-36页
        2.9.1 热力网形式及布置方案第34页
        2.9.2 管道敷设第34-36页
    2.10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供热系统选择分析第37-47页
    3.1 集中供热系统第37-39页
        3.1.1 集中供热系统形式第37页
        3.1.2 集中供热系统管网数学模型简述第37-39页
    3.2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第39-41页
        3.2.1 动力分布式系统的定义第39-40页
        3.2.2 动力分布式系统数学模型简述第40-41页
    3.3 传统供热系统与动力分布式系统供热比较第41-42页
    3.4 动力分布式系统的特性与控制第42-46页
        3.4.1 动力分布式系统的设计第42-43页
        3.4.2 动力分布式系统的调节第43页
        3.4.3 零压差点位置选择第43-44页
        3.4.4 变频泵代替调节阀的节能分析第44-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供热系统节能性优化分析第47-81页
    4.1 基本资料第47-48页
    4.2 方案介绍第48-49页
    4.3 传统供热系统输配电耗计算第49-53页
        4.3.1 水力计算公式及说明第49-51页
        4.3.2 水压图绘制第51-52页
        4.3.3 节能性计算第52-53页
    4.4 动力分布式系统节能性计算第53-78页
        4.4.1 水力计算公式及说明第53页
        4.4.2 方案一模拟计算第53-57页
        4.4.3 方案二模拟计算第57-61页
        4.4.4 方案三模拟计算第61-65页
        4.4.5 方案四模拟计算第65-69页
        4.4.6 方案五模拟计算第69-72页
        4.4.7 方案六模拟计算第72-75页
        4.4.8 方案七模拟计算第75-78页
    4.5 计算结果分析第78-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5.供热系统经济性优化分析第81-93页
    5.1 全年变流量运行调节的电耗计算第81-83页
    5.2 年费用法计算第83-84页
    5.3 投资回收期计算第84页
    5.4 经济性计算分析第84-92页
        5.4.1 不同方案经济性计算第84-91页
        5.4.2 计算结果分析第91-92页
    5.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6.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不足和展望第94-95页
致谢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玉屏侗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初探
下一篇:“新中式”商业街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与实践--以金田利兹蓝顿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