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1 P2P模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2.2 SOA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2.1 P2P模式介绍 | 第17-24页 |
2.1.1 P2P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P2P的广泛应用 | 第18-19页 |
2.1.3 P2P结构分类 | 第19-22页 |
2.1.4 JXTA技术 | 第22-24页 |
2.2 SOA概述 | 第24-26页 |
2.2.1 SOA的模型和设计规范 | 第25-26页 |
2.2.2 SOA的特点和优势 | 第26页 |
2.3 网络编码技术 | 第26-28页 |
2.4 P2P模式下融合SOA的研究 | 第28-29页 |
2.4.1 面向服务的P2P模式设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28-29页 |
2.4.2 P2P中引入SOA分析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基于P2P的服务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 第31-41页 |
3.1 模型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第31-32页 |
3.2 模型结构设计 | 第32-36页 |
3.2.1 节点部署结构 | 第32-33页 |
3.2.2 服务的定义及分类 | 第33-34页 |
3.2.3 注册中心设计 | 第34页 |
3.2.4 节点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3.3 服务描述及接.设计 | 第36-37页 |
3.4 服务工作流程 | 第37-39页 |
3.5 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带来的问题 | 第39-40页 |
3.5.1 服务组合控制 | 第39-40页 |
3.5.2 通信压力以及服务可用性 | 第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模式中服务组合控制模式的设计 | 第41-51页 |
4.1 传统服务组合控制模型的不足 | 第41页 |
4.3 分布式控制模式设计 | 第41-45页 |
4.3.1 组合控制模式总体设计 | 第42-44页 |
4.3.2 路由控制器和参数处理器 | 第44-45页 |
4.4 服务组合优化 | 第45-48页 |
4.4.1 算法模型 | 第45-46页 |
4.4.2 组合优化方法设计 | 第46-48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模式中数据传输方法的设计 | 第51-58页 |
5.1 传统数据传输方法的不足 | 第51页 |
5.2 基于随机网络编码技术的分布式数据传输方法设计 | 第51-54页 |
5.2.1 数据发送端方法设计 | 第52页 |
5.2.2 数据接收端方法设计 | 第52-54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5.3.1 与无编码情况的对比 | 第54-55页 |
5.3.2 其他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