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态王的灌溉井群远程监控系统上位机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灌溉自动化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灌溉自动化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组态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方案设计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监控系统实现的硬件基础 | 第19-24页 |
2.1 ZigBee无线模块 | 第20页 |
2.2 传感器模块 | 第20-21页 |
2.3 处理器模块 | 第21页 |
2.4 监测终端与上位机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组态软件选择 | 第24-28页 |
3.1 组态软件对比分析 | 第24页 |
3.2 组态王优点 | 第24-25页 |
3.3 组态王简介 | 第25-27页 |
3.3.1 软件框架 | 第25-26页 |
3.3.2 软件主要功能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监控系统组态设计 | 第28-41页 |
4.1 监控软件总体设计 | 第28-30页 |
4.1.1 监控软件需求分析 | 第28页 |
4.1.2 监控软件设计要求 | 第28页 |
4.1.3 监控软件设计目标 | 第28-29页 |
4.1.4 监控软件功能模块 | 第29-30页 |
4.2 工程建立流程 | 第30-33页 |
4.2.1 定义外部设备和变量 | 第31-32页 |
4.2.2 设计图形界面 | 第32页 |
4.2.3 建立动画连接 | 第32-33页 |
4.2.4 运行和调试 | 第33页 |
4.3 工程窗口建立 | 第33-35页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35-38页 |
4.4.1 数据库选择 | 第35-36页 |
4.4.2 实时数据库设计 | 第36-38页 |
4.4.3 历史数据库设计 | 第38页 |
4.5 I/O设备连接 | 第38-40页 |
4.5.1 系统数据流 | 第38-39页 |
4.5.2 I/O设备组态 | 第39-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监控系统各功能模块实现 | 第41-54页 |
5.1 使用GPRS对设备远程通讯 | 第41-44页 |
5.1.1 定义虚拟串口 | 第41-43页 |
5.1.2 定义串口通讯参数 | 第43-44页 |
5.1.3 GPRS变量定义和寄存器使用 | 第44页 |
5.2 系统安全管理 | 第44-46页 |
5.2.1 用户和对象管理 | 第44-46页 |
5.2.2 登陆用户 | 第46页 |
5.3 环境数据显示 | 第46-48页 |
5.3.1 文本显示 | 第46-47页 |
5.3.2 曲线显示 | 第47-48页 |
5.4 报表系统 | 第48-50页 |
5.4.1 日报表 | 第48-50页 |
5.4.2 统计分析 | 第50页 |
5.5 报警事件 | 第50-53页 |
5.5.1 实时报警 | 第50-51页 |
5.5.2 报警存储与查询 | 第51-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测试与运行 | 第54-65页 |
6.1 通讯测试 | 第54-56页 |
6.2 监控界面运行情况 | 第56-64页 |
6.2.1 登陆界面 | 第56-57页 |
6.2.2 系统主画面 | 第57-58页 |
6.2.3 远程参数与控制画面 | 第58-59页 |
6.2.4 报表系统画面 | 第59-61页 |
6.2.5 趋势曲线 | 第61-63页 |
6.2.6 报警事件 | 第63-64页 |
6.2.7 数据查询 | 第6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结论 | 第65页 |
7.2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