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意义、内容、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二)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四)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5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 (一) 国外关于竞争力的研究 | 第15-16页 |
| (二) 国外有关乳业竞争力的研究 | 第16-17页 |
| (三) 国内关于我国乳业竞争力的研究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贸易竞争力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 一、 产业竞争力内涵 | 第20页 |
| 二、 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第20-28页 |
| (一)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2页 |
| (二)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2-28页 |
| 第三章 我国乳业发展现状 | 第28-36页 |
| 一、 我国乳业发展演变的划分 | 第28-29页 |
| 二、 我国乳业的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 (一) 我国乳业空间布局 | 第29-30页 |
| (二) 我国乳业行业生产状况 | 第30-31页 |
| (三) 我国居民乳制品消费状况 | 第31-34页 |
| (四) 我国乳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分析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我国乳业市场竞争力的测算 | 第36-42页 |
|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 第36-37页 |
|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含义 | 第36-37页 |
| (二) 我国乳制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 第37页 |
| 二、 贸易专业化系数(TSC) | 第37-39页 |
| (一) 贸易专业化系数内涵 | 第37-38页 |
| (二) 我国乳制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SC)分析 | 第38-39页 |
| 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 第39-42页 |
| (一)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定义 | 第39-40页 |
| (二) 我国乳制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影响我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42-52页 |
| 一、 乳业生产要素 | 第42-44页 |
| (一) 自然资源 | 第42-43页 |
| (二) 人力资本 | 第43-44页 |
| (三) 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 | 第44页 |
| 二、 需求情况 | 第44-46页 |
| (一) 家庭收入 | 第45页 |
| (二) 城镇化进程 | 第45页 |
| (三) 人口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 | 第45页 |
| (四) 市场的细分和宏观政策 | 第45-46页 |
| 三、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 第46-48页 |
| 四、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 第48页 |
| 五、 机遇 | 第48-49页 |
| 六、 政府 | 第49-52页 |
| 第六章 提升我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研究 | 第52-60页 |
| 一、 企业层面的对策 | 第52-55页 |
| (一) 推进“生态草原”建设,确保奶源质量安全 | 第52-53页 |
| (二) 转变企业发展模式 | 第53-54页 |
| (三) 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科技创新 | 第54-55页 |
| (四) 人才之强,管理之强 | 第55页 |
| 二、 政府层面的对策 | 第55-60页 |
| (一) 扩大市场需求 | 第55-56页 |
| (二) 加大政府扶持的政策力度 | 第56-57页 |
| (三) 各方参与,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 第57-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