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基于OpenSEES的三维RC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抗震分析基本理论第12-13页
        1.2.1 静力理论第12页
        1.2.2 反应谱理论第12-13页
        1.2.3 动力理论第13页
    1.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第13-15页
        1.3.1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第13页
        1.3.2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第13-14页
        1.3.3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第14-15页
    1.4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15-16页
        1.4.1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15页
        1.4.2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第15-16页
    1.5 Pushover 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6-19页
        1.5.1 国外 Pushover 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2 国内 Pushover 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7-19页
    1.6 OpenSEES 应用简介第19-20页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0-22页
第2章 Pushover 分析方法基本理论第22-34页
    2.1 概述第22页
    2.2 Pushover 分析方法介绍第22-33页
        2.2.1 基本过程第22页
        2.2.2 基本假定第22-23页
        2.2.3 多自由度体系等效成单自由度体系第23-26页
        2.2.4 侧向荷载加载模式第26-28页
        2.2.5 目标位移求解方法第28-32页
        2.2.6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第32-33页
    2.3 二维与三维模型 Pushover 分析差异第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基于 OpenSEES 的非线性分析模型与工程实例分析第34-58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OpenSEES 程序架构第34-35页
    3.3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第35-36页
    3.4 三维 RC 框架结构分析模型第36-43页
        3.4.1 材料模型第36-40页
        3.4.2 截面模型第40-42页
        3.4.3 单元模型第42-43页
    3.5 建模参数第43-45页
        3.5.1 混凝土材料参数第43-44页
        3.5.2 钢筋材料参数第44-45页
        3.5.3 结构荷载第45页
    3.6 非线性分析求解方法第45-48页
        3.6.1 收敛准则第46页
        3.6.2 非线性静力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第46-47页
        3.6.3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程的求解方法第47-48页
    3.7 数据输出及后处理第48-49页
    3.8 工程实例分析第49-57页
        3.8.1 工程概况第49-51页
        3.8.2 Pushover 分析第51-53页
        3.8.3 动力时程分析第53-54页
        3.8.4 两种弹塑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对比第54-56页
        3.8.5 模型验证第56-57页
    3.9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三维 RC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58-85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平面与三维杆系框架模型 Pushover 分析对比第58-65页
        4.2.1 框架基本信息第58-60页
        4.2.2 Pushover 推覆曲线第60页
        4.2.3 结构性能点第60-62页
        4.2.4 楼层位移与层间位移角第62-65页
        4.2.5 二维与三维模型分析对比小结第65页
    4.3 侧向加载模式对三维结构 Pushover 分析结果的影响第65-69页
        4.3.1 Pushover 推覆曲线第65-66页
        4.3.2 结构性能点第66-67页
        4.3.3 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第67-68页
        4.3.4 侧向加载方式对比小结第68-69页
    4.4 轴压比对结构性能点以及抗震性能影响第69-75页
        4.4.1 框架基本信息第69页
        4.4.2 Pushover 推覆曲线第69-70页
        4.4.3 结构性能点第70-72页
        4.4.4 层间位移角第72-75页
    4.5 梁高对结构性能点以及抗震性能影响第75-81页
        4.5.1 框架基本信息第75-76页
        4.5.2 Pushover 推覆曲线第76-77页
        4.5.3 结构性能点第77-78页
        4.5.4 层间位移角第78-81页
    4.6 现浇楼板对结构性能点以及抗震性能影响第81-83页
        4.6.1 框架基本信息第81页
        4.6.2 Pushover 推覆曲线第81-82页
        4.6.3 结构性能点第82页
        4.6.4 层间位移角第82-83页
    4.7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设计视角下鹤壁市新老城区滨河地段风貌塑造对比研究
下一篇:预氧化技术强化混凝去除饮用水中Fe(Ⅱ)Mn(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