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醇的衍生物论文

Cu-Fe-Zr/HZSM-5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符号说明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6页
    1.1 前言第15页
    1.2 CO_2的活化第15-18页
    1.3 CO_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进展第18-24页
        1.3.1 CO_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工艺的研究进展第18页
        1.3.2 CO_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3 密度泛函理论及CO_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反应机理研究第19-22页
        1.3.4 CO_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本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4 选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4-26页
        1.4.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Cu-Fe-Zr/HZSM-5的制备及其催化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第26-44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9页
        2.2.1 Cu-Fe-Zr/HZSM-5 的制备第26-27页
        2.2.2 Cu-Fe-Zr/HZSM-5 的活性评价第27-28页
        2.2.3 Cu-Fe-Zr/HZSM-5 的表征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43页
        2.3.1 制备条件对Cu-Fe-Zr/HZSM-5催化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29-32页
        2.3.2 Cu-Fe-Zr的晶相结构分析第32-33页
        2.3.3 Cu-Fe-Zr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第33-34页
        2.3.4 Cu-Fe-Zr前驱体的热分析第34-35页
        2.3.5 Cu-Fe-Zr的X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5-36页
        2.3.6 Cu-Fe-Zr的H_2程序升温还原分析第36-38页
        2.3.7 Cu-Fe-Zr的H_2程序升温脱附分析第38-39页
        2.3.8 Cu-Fe-Zr的CO_2程序升温脱附分析第39-40页
        2.3.9 反应条件对Cu-Fe-Zr/HZSM-5催化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40-42页
        2.3.10 Cu-Fe-Zr/HZSM-5的稳定性考察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Cu-Fe-Zr/HZSM-5催化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本征动力学第44-55页
    3.1 前言第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3.2.1 内、外扩散影响排除实验第44-45页
        3.2.2 本征动力学实验第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3.3.1 内、外扩散消除第45-46页
        3.3.2 CO_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的机理假设第46-48页
        3.3.3 本征动力学模型推导第48-49页
        3.3.4 本征动力学参数估计与模型筛选第49-52页
        3.3.5 本征动力学模型检验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CO_2在Cu(111)面上的吸附状态及甲醇合成过程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第55-66页
    4.1 前言第55页
    4.2 分子模拟计算方法第55-58页
        4.2.1 分子模拟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第56-57页
        4.2.2 CO_2在Cu(111)面的吸附能的计算第57页
        4.2.3 甲醇合成过程过渡态搜索及动力学模拟计算第57-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4.3.1 CO_2分子在Cu(111)面吸附状态分析第58-59页
        4.3.2 CO_2在Cu(111)面上进行甲醇合成过程分析第59-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PW/TiO2/膨润土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头孢菌渣中残留效价检测方法及菌渣资源化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