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钢框架柱拼接节点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 钢框架柱高强度螺栓拼接节点的应用 | 第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7-24页 |
1.4.1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7-23页 |
1.4.2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3-24页 |
1.5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4-25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中日规范中拼接节点公式对比 | 第26-43页 |
2.1 概述 | 第26页 |
2.2 钢框架柱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拼接节点设计公式对比 | 第26-35页 |
2.2.1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 | 第26-30页 |
2.2.2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送审稿)的规定 | 第30-32页 |
2.2.3 日本规范规定 | 第32-34页 |
2.2.4 规范对比 | 第34-35页 |
2.3 日本拼接节点试验介绍 | 第35-39页 |
2.3.1 试验概述 | 第35-37页 |
2.3.2 试验分析 | 第37-39页 |
2.4 钢框架柱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拼接节点设计公式的改进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高强螺栓拼接节点模型建立 | 第43-60页 |
3.1 概述 | 第43页 |
3.2 ANSYS 简介 | 第43-52页 |
3.2.1 ANSYS 程序处理模块 | 第43-44页 |
3.2.2 ANSYS 有限元分析基本过程 | 第44页 |
3.2.3 结构非线性分析概述 | 第44-45页 |
3.2.4 接触有限元 | 第45-52页 |
3.3 钢框架柱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拼接节点模型的建立 | 第52-58页 |
3.3.1 计算单元选取及其单元特性 | 第52-54页 |
3.3.2 单元网格划分 | 第54-55页 |
3.3.3 高强度螺栓设置 | 第55-57页 |
3.3.4 摩擦面设置 | 第57页 |
3.3.5 边界及加载条件 | 第57-58页 |
3.4 模型校核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高强螺栓拼接节点改进公式验证 | 第60-88页 |
4.1 概述 | 第60页 |
4.2 日本规范中算例对比分析 | 第60-64页 |
4.3 考虑不同参数时对改进公式进行验证 | 第64-84页 |
4.3.1 钢材材质为 Q235B 时改变截面尺寸对比分析 | 第65-74页 |
4.3.2 钢材材质为 Q345B 时改变截面尺寸对比分析 | 第74-84页 |
4.4 考虑不同轴压力作用下的对比分析 | 第84-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