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概述 | 第14-15页 |
1.1.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2 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15页 |
1.2 纳米材料的微观效应 | 第15-20页 |
1.2.1 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 | 第16-17页 |
1.2.2 纳米材料的形貌效应 | 第17-20页 |
1.3 介孔二氧化硅的多功能化 | 第20-24页 |
1.3.1 介孔二氧化硅表面有机接枝功能化 | 第20-21页 |
1.3.2 掺杂半导体量子点多功能化二氧化硅 | 第21-22页 |
1.3.3 掺杂过渡金属多功能化二氧化硅 | 第22-24页 |
1.4 介孔二氧化硅的应用 | 第24-28页 |
1.4.1 细胞成像 | 第24-25页 |
1.4.2 热疗法治疗癌症 | 第25页 |
1.4.3 药物可控缓释体系 | 第25-26页 |
1.4.4 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6-28页 |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1 选题背景 | 第2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多形貌磁性夹心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9-58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0-32页 |
2.2.2 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2-34页 |
2.3 材料表征方法与仪器 | 第34-36页 |
2.3.1 物相分析 | 第34-35页 |
2.3.2 表面形貌、微观结构观察及元素分析 | 第35页 |
2.3.3 比表面积和结构参数测定 | 第35-36页 |
2.3.4 拉曼散射光谱 | 第36页 |
2.4 反应条件对模板制备的影响 | 第36-43页 |
2.4.1 反应时间对模板形貌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2 反应温度对模板形貌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3 不同加料顺序对模板形貌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4 不同硫酸根离子浓度对模板形貌的影响 | 第40-42页 |
2.4.5 不同铁源对模板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2.5 金纳米颗粒的负载和介孔二氧化硅的包覆研究 | 第43-54页 |
2.5.1 一步法:以氨水为碱源和导向剂 | 第43-46页 |
2.5.2 二步法:双壳层包覆 | 第46-54页 |
2.6 催化性能研究 | 第54-57页 |
2.6.1 催化剂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54-55页 |
2.6.2 催化剂催化 4-NP 的降解性能及稳定性研究 | 第55-5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多形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修饰及体外抗癌效果研究 | 第58-85页 |
3.1 引言 | 第58-60页 |
3.2 仪器与试剂 | 第60-61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61-65页 |
3.3.1 非球形择形制备 HMSNs | 第61-62页 |
3.3.2 PEG 修饰的 HMSNs 的合成 | 第62页 |
3.3.3 FA 修饰的 HMSNs 的合成 | 第62页 |
3.3.4 最终材料的荧光修饰 | 第62-63页 |
3.3.5 生物安全性 | 第63页 |
3.3.6 药物传输试验 | 第63-64页 |
3.3.7 体外对肺癌细胞系(A549)和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抗肿瘤效应 | 第64-65页 |
3.4 材料表征方法与仪器 | 第65-66页 |
3.4.1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 第65页 |
3.4.2 酶标仪 | 第65页 |
3.4.3 荧光显微镜 | 第65-66页 |
3.4.4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 第66页 |
3.5 结果讨论 | 第66-73页 |
3.5.1 非球形 HMSNs 的制备 | 第66-69页 |
3.5.2 非球形 HMSNs 的药物负载与释放性能 | 第69-73页 |
3.6 非球形 HMSNs 的后修饰 | 第73-78页 |
3.6.1 聚乙二醇的修饰 | 第74-76页 |
3.6.2 叶酸的修饰 | 第76-77页 |
3.6.3 产物的荧光化 | 第77-78页 |
3.7 材料的生物医学性能 | 第78-84页 |
3.7.1 多功能非球形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生物兼容性研究 | 第78-80页 |
3.7.2 多功能非球形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癌细胞杀灭效果研究 | 第80-8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制备及初步机理探究 | 第85-94页 |
4.1 引言 | 第8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5-86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85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85-8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3页 |
4.3.1 乙酸乙酯的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86-89页 |
4.3.2 助模板法制备管状介孔二氧化硅 | 第89-90页 |
4.3.3 反应温度对管状介孔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90-91页 |
4.3.4 管状介孔二氧化硅形成机理的初步探究 | 第91-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4-9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94-9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109-11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