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诏令称引儒家经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史料与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18-21页 |
第一章 西汉诏令概说 | 第21-40页 |
第一节 西汉诏令的类别 | 第21-28页 |
一、诏令源流、四品之制及弊端 | 第21-26页 |
二、广义概念的诏令及引经统计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西汉诏令的草拟与颁布 | 第28-34页 |
一、代言与自作 | 第28-30页 |
二、下达与宣布 | 第30-34页 |
第三节 西汉诏令的文体风格 | 第34-40页 |
一、“诏”字小考 | 第34-35页 |
二、儒学化的演变脉络 | 第35-40页 |
第二章 从遂行动机看诏令引经的类型 | 第40-51页 |
第一节 遂行动机的先决条件 | 第41-43页 |
第二节 主要动机类型 | 第43-51页 |
一、缘饰经义 | 第43-46页 |
二、改良统治 | 第46-48页 |
三、政治斗争 | 第48-51页 |
第三章 诏令称引儒家经传的兴衰与原因 | 第51-81页 |
第一节 诏令引经的发端 | 第51-58页 |
一、汉代新儒学的发展 | 第51-56页 |
二、崇儒的具体影响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引经传统的形成 | 第58-66页 |
一、以经治国的深化 | 第58-63页 |
二、皇帝的经学教育 | 第63-66页 |
第三节 诏令引经的侧重 | 第66-71页 |
一、易于引用的《诗》、《书》、《论语》 | 第66-68页 |
二、诏令引经与实际政治运作的差异 | 第68-71页 |
第四节 诏令引经的衰歇 | 第71-81页 |
一、今文经学的衰落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 第71-76页 |
二、以经治国的式微 | 第76-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一、古籍 | 第83-84页 |
二、考古资料 | 第84-85页 |
三、近(今)人著作 | 第85-87页 |
四、学术论文 | 第87-89页 |
五、学位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