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4页 |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 | 第13-14页 |
1.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晶体蛋白及其产生过程 | 第14页 |
1.3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4-17页 |
1.3.1 cry基因的转录水平调控 | 第15-16页 |
1.3.2 cry基因的转录后水平及翻译水平调控 | 第16-17页 |
1.4 crylAc基因的转录调控 | 第17-19页 |
1.5 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9-23页 |
1.5.1 DNaseI足迹实验 | 第19-20页 |
1.5.2 SELEX技术 | 第20页 |
1.5.3 凝胶阻滞 | 第20页 |
1.5.4 DNA亲和层析 | 第20-21页 |
1.5.5 细菌单杂交系统 | 第21-23页 |
1.6 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1.6.1 立题依据 | 第23页 |
1.6.2 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31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24-25页 |
2.1.2 培养基与抗生素 | 第25-27页 |
2.1.3 酶与生化试剂 | 第27-28页 |
2.1.4 引物序列 | 第28-29页 |
2.1.5 溶液和缓冲液 | 第29-31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41页 |
2.3.1 模板的制备 | 第32页 |
2.3.2 目的片段扩增 | 第32页 |
2.3.3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2-33页 |
2.3.4 胶回收DNA | 第33页 |
2.3.5 酶切反应 | 第33页 |
2.3.6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 | 第33-34页 |
2.3.7 E. coli TG1热激感受态制备与转化 | 第34页 |
2.3.8 Bt电击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34页 |
2.3.9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4-35页 |
2.3.10 同源重组筛选突变体 | 第35页 |
2.3.11 β-半乳糖苷酶活分析 | 第35-36页 |
2.3.12 芽胞形成率分析 | 第36页 |
2.3.13 DNA亲和层析 | 第36-37页 |
2.3.14 E coli USO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 第37-38页 |
2.3.15 电击转化USO | 第38页 |
2.3.16 细菌单杂交筛选过程 | 第38-39页 |
2.3.17 滴定实验 | 第39页 |
2.3.1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第39页 |
2.3.19 蛋白定量分析 | 第39-40页 |
2.3.20 杀虫生物活性测定 | 第40-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68页 |
3.1 crylAc启动子DNA亲和层析的结果 | 第41-56页 |
3.1.1 HD73_374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3页 |
3.1.2 HD73_3743基因插入失活片段的构建 | 第43-46页 |
3.1.3 HD(Δ3743)突变体的构建 | 第46页 |
3.1.4 HD73_0689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47页 |
3.1.5 HD73_0689基因插入失活片段的构建 | 第47-49页 |
3.1.6 HD(Δ0689)突变体的构建 | 第49页 |
3.1.7 HD73_024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50页 |
3.1.8 HD73_0242基因插入失活片段的构建 | 第50-53页 |
3.1.9 HD(Δ0242)突变体的构建 | 第53页 |
3.1.10 HD(Δ3743)、HD(Δ0689)和HD(Δ0242)突变体生长曲线测定 | 第53-54页 |
3.1.11 crylAc启动子在HD(Δ3743)、HD(Δ0689)和HD(Δ0242)突变体中转录活性分析 | 第54-56页 |
3.1.12 HD(Δ0689)和HD(Δ0242)突变体芽胞形成率分析 | 第56页 |
3.2 细菌单杂交系统的构建 | 第56-62页 |
3.2.1 plcR和omega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6-58页 |
3.2.2 plcR和papR与omega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58-59页 |
3.2.3 报告载体的构建 | 第59-60页 |
3.2.4 滴定检测 | 第60-61页 |
3.2.5 融合表达载体和结合位点报告载体转化效率的测定 | 第61-62页 |
3.3 芽胞晚期强启动子指导的crylAc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2-68页 |
3.3.1 PexsY启动子转录活性分析 | 第62-63页 |
3.3.2 pHT315-PexsY-1Ac表达载体构建 | 第63-65页 |
3.3.3 PexsY指导crylAc基因表达 | 第65-66页 |
3.3.4 HD-PexsYlAc-315、HD-P3A1Ac-315和HD-P8E1Ac-315杀虫活性比较 | 第66-68页 |
4 讨论 | 第68-71页 |
4.1 HD73_3743、HD73_0689和HD73_0242转录因子的调控 | 第68-69页 |
4.2 不同启动子指导的CrylAc蛋白产量分析 | 第69-71页 |
5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