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赤松,菌根概述 | 第11页 |
1.1.1 赤松简述 | 第11页 |
1.1.2 菌根简述 | 第11页 |
1.2 外生菌根概述 | 第11-12页 |
1.2.1 外生菌根的形成过程 | 第11页 |
1.2.2 松茸简述 | 第11-12页 |
1.3 外生菌根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1 外生菌根资源调查 | 第12页 |
1.3.2 外生菌根的作用 | 第12-13页 |
1.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1.4.1 微生物平板记数法 | 第13-14页 |
1.4.2 Biolog微平板法 | 第14页 |
1.4.3 磷酸脂肪酸分析法 | 第14页 |
1.4.4 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法 | 第14-15页 |
1.5 ITS序列分析在菌根真菌分类鉴定及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6 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方面的应用 | 第16-18页 |
1.6.1 PCR-DGGE技术简述 | 第16页 |
1.6.2 PCR-DGGE技术原理 | 第16页 |
1.6.3 PCR-DGGE技术主要操作流程 | 第16-17页 |
1.6.4 PCR-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7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赤松根际土壤微生物PCR-DGGE反应体系优化 | 第19-28页 |
2.1 赤松根际土壤微生物PCR反应体系优化 | 第19-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 | 第19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1.5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2.2 赤松根际土壤微生物DGGE反应体系优化 | 第24-2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赤松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28-3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3.3.1 DNA提取 | 第28页 |
3.3.2 PCR扩增 | 第28页 |
3.3.3 DGGE操作 | 第28-29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4.1 DNA提取 | 第29页 |
3.4.2 PCR扩增 | 第29页 |
3.4.3 松茸子实体及赤松根际土壤细菌DGGE分析 | 第29-33页 |
第四章 赤松外生菌根菌及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 第33-3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4.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4.3.1 DNA提取 | 第33页 |
4.3.2 PCR扩增 | 第33-34页 |
4.3.3 DGGE操作 | 第3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4.4.1 DNA提取 | 第34页 |
4.4.2 PCR扩增 | 第34-35页 |
4.4.3 ITS多变区DGGE图谱分析 | 第35-39页 |
第五章 赤松外生菌根菌及根际土壤真菌ITS多变区基因文库的建立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44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5.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5.3.1 条带DNA回收 | 第39-40页 |
5.3.2 琼脂糖凝胶回收 | 第40页 |
5.3.3 克隆反应体系构建 | 第40页 |
5.3.4 重组子转化 | 第40页 |
5.3.5 PCR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 | 第40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5.4.1 赤松外生菌根菌及根际土壤真菌ITS多变区基因文库的建立 | 第40-41页 |
5.4.2 赤松外生菌根菌及根际土壤真菌ITS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