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重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投资与进度分析 | 第18-24页 |
2.1 项目实施的技术问题及可行性分析 | 第18-19页 |
2.1.1 制粉系统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 第18页 |
2.1.2 燃烧器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 第18-19页 |
2.1.3 热力特性及受热面布置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 第19页 |
2.2 项目实施的安全问题及可行性分析 | 第19-20页 |
2.3 项目改造投资分析 | 第20-23页 |
2.3.1 工程投资估算及回报期分析 | 第20-22页 |
2.3.2 敏感性分析 | 第22-23页 |
2.4 项目改造进度可行性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无烟煤锅炉改烧烟煤技术方案 | 第24-42页 |
3.1 现场燃烧试验 | 第24-31页 |
3.1.1 试验目的 | 第24-25页 |
3.1.2 试验依据标准 | 第25页 |
3.1.3 试验内容设计和试验方法 | 第25-31页 |
3.1.3.1 混煤比例探索试验 | 第25-28页 |
3.1.3.1.1 混煤比例探索试验内容 | 第25-26页 |
3.1.3.1.2 混煤比例探索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26-28页 |
3.1.3.1.3 混煤比例探索试验结论 | 第28页 |
3.1.3.2 在最高比例掺烧烟煤的混煤燃烧试验 | 第28-31页 |
3.1.3.2.1 最高比例混煤燃烧试验内容 | 第28-31页 |
3.2 锅炉改造方案设计 | 第31-34页 |
3.2.1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 第31页 |
3.2.2 燃烧系统 | 第31-32页 |
3.2.3 过热系统 | 第32-33页 |
3.2.4 再热系统 | 第33页 |
3.2.5 省煤器 | 第33-34页 |
3.2.6 炉膛吹灰器 | 第34页 |
3.3 设备安全性优化 | 第34-41页 |
3.3.1 安全性分析原则 | 第34-35页 |
3.3.2 制粉系统安全性分析及建议 | 第35-38页 |
3.3.2.1 制粉系统炉烟热风混合干燥热力计算 | 第35-37页 |
3.3.2.2 改造方案安全性评估 | 第37-38页 |
3.3.2.3 改造方案安全性评估结论 | 第38页 |
3.3.3 对燃烧设备及制粉系统安全性的分析及建议 | 第38-39页 |
3.3.4 锅炉各受热面壁温安全性分析及建议 | 第39页 |
3.3.5 锅炉改烧烟煤炉膛热负荷安全性分析及建议 | 第39-40页 |
3.3.6 送、引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及建议 | 第40-41页 |
3.4 无烟煤锅炉改烧高挥发分烟煤技术方案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方案优选及分析评价 | 第42-54页 |
4.1 “总体方案一、二”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安全效益分析 | 第42-47页 |
4.1.1 经济效益 | 第42-46页 |
4.1.2 社会效益 | 第46页 |
4.1.3 项目环境与安全分析 | 第46-47页 |
4.2 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第47-50页 |
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 | 第47页 |
4.2.2 构造综合评价模型 | 第47-48页 |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0页 |
4.3 综合评价实例计算结果 | 第50-53页 |
4.3.1 评价准则 | 第50-51页 |
4.3.2 专家评价打分 | 第51-52页 |
4.3.3 评价结果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项目应用、成本与进度控制分析 | 第54-58页 |
5.1 改造成本控制分析 | 第54页 |
5.2 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 | 第54-56页 |
5.3 性能测试试验 | 第56-57页 |
5.3.1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 第56-57页 |
5.3.2 性能测试试验结论 | 第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