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公用事业管理法令论文

BT模式在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1.5 论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BT模式的分析第19-25页
    2.1 BT模式的保障房建设第19页
    2.2 BT模式和其他常见合作模式对比第19-20页
        2.2.1 BT模式和BOT模式的比较第19-20页
        2.2.2 BT模式和PPP模式的比较第20页
    2.3 BT模式的主要特点第20-21页
    2.4 BT模式的主要参与单位及其关系第21-22页
        2.4.1 BT模式的主要参与单位第21页
        2.4.2 BT模式的主要参与单位的关系第21-22页
    2.5 BT模式的运作分类第22-23页
        2.5.1 完全BT模式第22页
        2.5.2 非完全BT模式第22-23页
    2.6 BT模式运作程序第23-25页
第3章 BT模式下保障房关键风险因素分析第25-29页
    3.1 BT模式下保障安居工程合作的边界条件第25-26页
        3.1.1 BT模式下保障安居工程的回购单价第25-26页
        3.1.2 BT模式下保障房投资方的收益方式第26页
        3.1.3 BT模式下保障房开发的政策变动第26页
    3.2 BT模式的保障房项目合作的合同结构第26-28页
    3.3 保障房项目的施工管理和控制第28页
    3.4 BT保障性项目的结算和回购第28-29页
第4章 BT模式下保障房项目风险管控第29-47页
    4.1 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三级体系构建第29-31页
        4.1.1 风险因素识别第29-30页
        4.1.2 风险因素评价方法第30页
        4.1.3 风险因素三级体系构建第30-31页
    4.2 BT保障房风险管控现状调查第31-33页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31页
        4.2.2 样本参与者情况的统计第31-33页
    4.3 风险因素权重计算与分析第33-39页
        4.3.1 风险因素权重计算方法第33-36页
        4.3.2 风险因素权重计算第36-38页
        4.3.3 关键风险因素判断第38-39页
    4.4 BT模式的保障房项目投资者风险应对第39-41页
        4.4.1 风险规避策略第39-40页
        4.4.2 风险转移策略第40页
        4.4.3 风险减轻策略第40-41页
        4.4.4 风险接受策略第41页
    4.5 BT模式保障房项目关键风险控制措施第41-47页
        4.5.1 回购风险的风险防控措施第41-42页
        4.5.2 政治政策风险的防控措施第42-43页
        4.5.3 融资风险的防控措施第43-44页
        4.5.4 项目建设风险的防控措施第44-47页
第5章 案例分析第47-53页
    5.1 项目概况第47页
    5.2 项目建设模式运作机制第47-48页
    5.3 项目关键风险管控第48-51页
        5.3.1 项目的回购风险管控第48-50页
        5.3.2 项目的政治政策风险管控第50-51页
    5.4 项目实际发生的风险分析第51-5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6.1 研究总结第53-54页
    6.2 论文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A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惩治和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对策研究--以天津打防电信诈骗犯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