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简要的评价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22-27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2-25页 |
2.1.1 公共卫生的内涵与特点 | 第22-23页 |
2.1.2 突发事件的概念与类型 | 第23-24页 |
2.1.3 应急机制的概念与流程 | 第24-25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25-27页 |
2.2.1 公共卫生管理理论 | 第25页 |
2.2.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目标与现状 | 第27-30页 |
3.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目标 | 第27-28页 |
3.1.1 总体目标 | 第27页 |
3.1.2 分类目标 | 第27-28页 |
3.2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现状 | 第28-30页 |
第4章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30-34页 |
4.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4.1.1 应急指挥系统不健全 | 第30页 |
4.1.2 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 第30页 |
4.1.3 应急信息处置不当 | 第30-31页 |
4.1.4 应急信息报告不健全 | 第31页 |
4.1.5 社会公众自救能力差 | 第31页 |
4.2 导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问题的原因 | 第31-34页 |
4.2.1 危机管理意识匮乏 | 第31-32页 |
4.2.2 各主体参与度不足 | 第32页 |
4.2.3 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32页 |
4.2.4 政府投入不足 | 第32-34页 |
第5章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34-40页 |
5.1 美国:联邦、地方双重应急机制体系 | 第34-36页 |
5.1.1 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现状 | 第34-35页 |
5.1.2 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的对策 | 第35-36页 |
5.2 英国:权责分明的应急管理体系 | 第36-38页 |
5.2.1 英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现状 | 第36-37页 |
5.2.2 英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发展路径 | 第37-38页 |
5.3 日本:以预防为中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 第38-40页 |
5.3.1 日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现状 | 第38页 |
5.3.2 日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发展路径 | 第38-40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 | 第40-48页 |
6.1 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立法体系 | 第40-42页 |
6.1.1 确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法律理念 | 第40-41页 |
6.1.2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立法工作 | 第41-42页 |
6.1.3 加快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 | 第42页 |
6.2 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 第42-46页 |
6.2.1 社会参与机制 | 第42-43页 |
6.2.2 信息披露机制 | 第43-44页 |
6.2.3 社会监督机制 | 第44-45页 |
6.2.4 责任追究机制 | 第45页 |
6.2.5 资金投入机制 | 第45-46页 |
6.3 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措施 | 第46-48页 |
6.3.1 应急教育宣传与危机管理意识的强化 | 第46-47页 |
6.3.2 应急预案体系与网络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