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论文

归因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追踪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0-14页
    2.1 心理治疗作用的研究现状第10页
    2.2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2.3 抑郁及抑郁的无望感理论第11-12页
    2.4 抑郁者的归因治疗研究现状第12页
    2.5 追踪研究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第12-14页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14-18页
    3.1 研究目的第14页
    3.2 研究假设第14页
    3.3 研究对象第14-15页
        3.3.1 入组标准第14页
        3.3.2 排除标准第14页
        3.3.3 中止标准第14-15页
    3.4 研究工具第15-16页
        3.4.1 人口学和临床特征资料的收集第15页
        3.4.2 临床症状指标评估第15-16页
    3.5 研究方法和手段第16-17页
    3.6 统计工具第17-18页
第4章 研究结果第18-33页
    4.1 一般人口学因素分析第18-19页
    4.2 归因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研究第19-22页
        4.2.1 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量表因子分比较第19-21页
        4.2.2 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量表得分比较第21-22页
    4.3 归因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追踪研究第22-33页
        4.3.1 研究组与对照组GQOLI-74得分比较第22-26页
        4.3.2 研究组与对照组GQOLI-74得分变化情况第26-29页
        4.3.3 研究组与对照组GQOLI-74各维度及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得分变化趋势的比较第29-33页
第5章 讨论和分析第33-37页
    5.1 归因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分析第33-34页
    5.2 归因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追踪研究结果分析第34-37页
第6章 研究结论第37-39页
    6.1 研究结论第37页
    6.2 本研究的前景与展望第37-38页
    6.3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38-39页
        6.3.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38页
        6.3.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附录(以基线期为例)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幽门螺杆菌粘附素HLA限制性CD4+T细胞显性表位鉴定及其免疫优势应答研究
下一篇: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优化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