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北京市顺义科创园区产城融合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产城融合产业路径的研究第10页
        1.2.2 产城融合功能路径的研究第10-11页
        1.2.3 研究述评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第14-21页
    2.1 基本概念第14-18页
        2.1.1 开发区、工业园区及科创园区第14页
        2.1.2 产城关系与产城分离、产城一体第14-15页
        2.1.3 城市产业园区转型与产城融合第15-17页
        2.1.4 城市功能及城市功能路径第17-18页
    2.2 基础理论第18-19页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8页
        2.2.2 新城市主义理论第18页
        2.2.3 现代产业理论第18-19页
        2.2.4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第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3章 顺义科创园区产城融合现状及问题第21-29页
    3.1 顺义科创园区发展概况第21-22页
        3.1.1 定位与管理现状第21页
        3.1.2 产业发展现状第21-22页
        3.1.3 城市功能现状第22页
    3.2 顺义区产城融合发展历程第22-24页
        3.2.1 融合前期第22-23页
        3.2.2 开始融合第23页
        3.2.3 融合前景第23-24页
    3.3 顺义科创园区产城融合面临的问题第24-27页
        3.3.1 重点产业依赖性过高,产业链条不完善第24-26页
        3.3.2 产业功能与科创园区不匹配第26页
        3.3.3 园区城市功能欠缺及分布不均第26-27页
        3.3.4 缺乏多方协同合作,区域化程度低第27页
    3.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4章 科创园区促进产城融合的经验路径第29-33页
    4.1 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和功能合理布局第29-30页
        4.1.1 注重和谐宜居,完善配套服务第29页
        4.1.2 功能合理分区,产业协调发展第29-30页
    4.2 强调产业链条搭建与园区转型升级第30-31页
        4.2.1 注重产业链条的搭建与延伸第30页
        4.2.2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第30-31页
    4.3 采取特色模式及渐进完善城市功能第31-32页
        4.3.1 “核心+辅助”的功能区模式第31页
        4.3.2 循序渐进的补充城市功能第31-32页
    4.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5章 科创园区产城融合的产业路径第33-38页
    5.1 打造有利于产城融合的产业链第33-34页
        5.1.1 形成全汽车产业链第33页
        5.1.2 构建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链第33-34页
    5.2 构建与科创园区融合的产业结构第34-37页
        5.2.1 巩固提升主导产业第34-35页
        5.2.2 夯实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第35-36页
        5.2.3 加速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第36页
        5.2.4 重点调整传统制造业第36-37页
    5.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6章 科创园区产城融合的功能路径第38-47页
    6.1 “以人为本”,加强园区服务功能第38-40页
        6.1.1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第38-39页
        6.1.2 满足区内人员的文化体验需求第39页
        6.1.3 加大休闲游憩设施的建设投入第39页
        6.1.4 搭建健康服务业信息平台第39-40页
    6.2 “协同管理”,优化园区管理功能第40-42页
        6.2.1 实行管委会为主的协同管理模式第40-41页
        6.2.2 促进园区各基地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第41-42页
        6.2.3 做好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对接第42页
    6.3 “创新驱动”,增强园区记忆功能第42-44页
        6.3.1 建设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第43页
        6.3.2 建设展示体验功能区和电动汽车比赛区第43页
        6.3.3 打造汽车研发和金融功能区第43-44页
        6.3.4 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第44页
    6.4 盘活存量,保障城市功能发展第44-46页
        6.4.1 盘活存量,落实“管理功能”第44-45页
        6.4.2 发现闲置,引入“记忆功能”第45页
        6.4.3 改造低效,升级“服务功能”第45-46页
    6.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结论与建议第47-48页
    研究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局、演变与机理--基于地级市的视角
下一篇:消费类产品需求及其对生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