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刑事拘传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8页
第1章 刑事拘传的法理分析第8-18页
   ·刑事拘传的概念第8-10页
   ·刑事拘传的特征第10页
     ·适用主体的特定性和广泛性第10页
     ·适用对象的特定性第10页
     ·适用方法的强制性和临时性第10页
   ·刑事拘传的历史发展第10-15页
   ·刑事拘传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5-18页
     ·刑事拘传与传唤第15-16页
     ·刑事拘传与留置第16-18页
第2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刑事拘传制度立法介绍第18-26页
   ·法国的刑事拘传第18-19页
   ·德国的刑事拘传第19-21页
   ·日本的刑事拘传第21-23页
   ·韩国的刑事拘传第23-24页
   ·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拘传第24-25页
   ·我国香港地区的刑事拘传第25-26页
第3章 我国现行刑事拘传制度的立法与实践第26-31页
   ·拘传的发动第26-27页
   ·拘传的方式第27-29页
     ·径行拘传第27-28页
     ·一般拘传第28-29页
   ·拘传的时间和地点第29页
   ·协助拘传第29-30页
   ·拘传后的处理第30-31页
     ·拘传后的讯问第30页
     ·拘传后律师可以介入第30页
     ·结束拘传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第30页
     ·再次拘传第30-31页
第4章 我国刑事拘传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第31-40页
   ·拘传的对象单一,应将对证人的拘传纳入其中第31-32页
   ·拘传与传唤、留置的区分不够明确,拘传的条件有待细化第32-33页
   ·拘传时限太短,间隔时间没有规定,亟需完善第33-36页
     ·拘传时限问题第33-35页
     ·拘传间隔问题第35-36页
   ·拘传的地点不具体,应在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第36页
   ·我国拘传票的制作不规范,应详细规定拘传票所载内容及有效期第36-37页
   ·申请拘传不够灵活,应适当引入无证拘传第37-38页
   ·各地区公安司法机关缺乏有效协助,应完善协助拘传、引入委托拘传第38-40页
结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3页
致谢第43-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法庭制度辨析
下一篇:公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