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财政理论论文--国家机关会计(政府会计)、预算会计论文

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1.2.1 生态预算的界定第13-14页
        1.2.2 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第14页
        1.2.3 研究范围及相关约定第14-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19页
        1.3.1 政府预算信息披露研究第15-17页
        1.3.2 政府生态预算信息披露研究第17-19页
        1.3.3 文献评价第19页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第19-22页
        1.4.1 主要内容第19-21页
        1.4.2 主要创新第21-22页
第2章 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第22-27页
    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第22-23页
        2.1.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分析第22页
        2.1.2 公共受托责任与主体功能区财务信息披露第22-23页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3-24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内涵第23页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主体功能区财务信息披露第23-24页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4-26页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演进及运用第24-25页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体功能区财务信息披露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第27-41页
    3.1 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的信息使用者第27-31页
        3.1.1 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信息使用者的范围第27-28页
        3.1.2 信息使用者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资金的影响第28-29页
        3.1.3 信息使用者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信息披露的影响第29-31页
    3.2 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披露目标分析第31-34页
        3.2.1 财务信息披露目标的界定背景第31-32页
        3.2.2 财务信息披露目标的确定第32-34页
    3.3 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披露框架要求第34-40页
        3.3.1 确定多层次的财务信息披露主体第34-35页
        3.3.2 确保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披露特征第35-39页
        3.3.3 完善多层次的财务信息披露内容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设计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披露第41-51页
    4.1 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披露主体第41-44页
        4.1.1 财务信息披露主体的界定标准第41-42页
        4.1.2 财务信息披露主体层级的确定第42-44页
    4.2 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第44-46页
        4.2.1 财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要求第44-45页
        4.2.2 财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要求第45-46页
        4.2.3 财务信息披露的可理解性要求第46页
    4.3 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第46-50页
        4.3.1 反映主体功能区向上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第46-48页
        4.3.2 反映主体功能区向下生态预算合作的财务信息第48页
        4.3.3 反映主体功能区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其他财务信息第48-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完善主体功能区财务信息披露的保障措施第51-54页
    5.1 规范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信息披露制度第51-52页
    5.2 构建完善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报告第52页
    5.3 制定规范财务信息编制的主体功能区会计准则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CA-BP模型的财务公司贡献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