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基于多源数据的茂县“三生”空间识别与评价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第18-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8-20页
        2.1.1 自然环境第18-19页
        2.1.2 社会经济第19-20页
    2.2 数据来源与获取第20-21页
    2.3 数据预处理第21-27页
        2.3.1 影像数据预处理第21-23页
        2.3.2 矢量数据处理第23页
        2.3.3 确定最佳波段组合第23-27页
3 “三生”空间识别第27-43页
    3.1 不同数据源“三生”空间识别模型探索第28-39页
        3.1.1 生产空间识别第29-32页
            3.1.1.1 基于Landsat8的生产空间识别第29-30页
            3.1.1.2 基于GF-1的生产空间识别第30-31页
            3.1.1.3 识别精度分析第31-32页
        3.1.2 生活空间识别第32-34页
            3.1.2.1 基于Landsat 8的生活空间识别第32-33页
            3.1.2.2 基于GF-1的生活空间识别第33页
            3.1.2.3 识别精度分析第33-34页
        3.1.3 生态空间识别第34-39页
            3.1.3.1 基于Landsat 8的生态空间识别第35-36页
            3.1.3.2 基于GF-1的生态空间识别第36-37页
            3.1.3.3 识别精度分析第37-39页
    3.2 “三生”空间识别第39-40页
    3.3 识别精度评价第40-43页
        3.3.1 Google Earth验证第40-41页
        3.3.2 野外实地验证第41-43页
4 “三生”空间现状分析第43-55页
    4.1 “三生”空间现状结构特征分析第43-44页
    4.2 基于地形因子的分析第44-50页
    4.3 “三生”空间信息熵分析第50-51页
    4.4 “三生”空间分形维数分析第51-55页
5 “三生”空间评价与优化建议第55-68页
    5.1 公共评价指标因子及指标权重的确认第55-57页
        5.1.1 公共评价指标因子第55-56页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6-57页
    5.2 生产空间第57-59页
        5.2.1 评价第57-58页
        5.2.2 优化的建议第58-59页
    5.3 生活空间第59-63页
        5.3.1 评价第59-62页
            5.3.1.1 特殊指标说明第60-61页
            5.3.1.2 加权Voronoi图分析第61-62页
        5.3.2 优化的建议第62-63页
    5.4 生态空间第63-68页
        5.4.1 评价第63-65页
            5.4.1.1 指标特别说明第64-65页
        5.4.2 优化的建议第65-6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8-72页
    6.1 结论第68-70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0-71页
    6.3 创新点第71-72页
附表1 “三生”空间识别样片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实践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时密MODIS影像的四川省积雪和绿被信息提取与覆盖变化研究
下一篇: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表风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