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0页 |
1.1 固态钠电池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固态钠电池 | 第13-38页 |
1.2.1 固态钠电池工作原理 | 第13页 |
1.2.2 钠离子固体电解质材料 | 第13-30页 |
1.2.3 固态钠电池 | 第30-34页 |
1.2.4 固态钠电池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38-40页 |
第2章 基于陶瓷固体电解质固态电池的界面改性研究 | 第40-56页 |
2.1 引言 | 第40-41页 |
2.2 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2.3 “牙膏电极”及固态电池的制备 | 第42-45页 |
2.3.1 材料的制备 | 第42-43页 |
2.3.2 “牙膏电极”的制备 | 第43-44页 |
2.3.3 电池组装 | 第44-45页 |
2.4 电极表面及界面表征 | 第45-46页 |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6-54页 |
2.5.1 充放电性能 | 第46-51页 |
2.5.2 电极动力学性能 | 第51-53页 |
2.5.3 电化学阻抗谱 | 第53-5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水系PEO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固态钠电池 | 第56-88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无机钠盐的初步筛选 | 第57-60页 |
3.2.1 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57-59页 |
3.2.2 Na|SPE|Na对称电池性能测试 | 第59-60页 |
3.3 有机钠盐的筛选 | 第60-62页 |
3.4 进一步确定水系PEO-钠盐体系 | 第62-63页 |
3.5 水系PEO-NaFSI聚合物电解质 | 第63-66页 |
3.5.1 PEO-NaFSI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 | 第63页 |
3.5.2 电导率 | 第63-66页 |
3.6 极片的制备与正材料的选择 | 第66-77页 |
3.6.1 极片的制备 | 第66-67页 |
3.6.2 正极材料的选择 | 第67-70页 |
3.6.3 水系PEO-NaFSI电解质的优化 | 第70-77页 |
3.7 PEO_(20)NaFSI+x wt. % Al_2O_3|Na半电池 | 第77-83页 |
3.7.1 NVP| PEO_(20)NaFSI+ x wt. % Al_2O_3|Na固态电池 | 第77-80页 |
3.7.2 SC| PEO_(20)NaFSI+ 1 wt. % Al_2O_3|Na固态电池 | 第80-83页 |
3.8 基于PEO_(20)NaFSI+1 wt.%Al_2O_3电解质的全电池探索 | 第83-84页 |
3.9 Bi-polar电池的初步尝试 | 第84-86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4章 水系PEO/NaFSI电解质性能优异的机理研究 | 第88-102页 |
4.1 引言 | 第88页 |
4.2 电化学性能对比 | 第88-93页 |
4.2.1 电解质的制备 | 第88-89页 |
4.2.2 固态钠电池的组装与测试 | 第89-92页 |
4.2.3 电化学阻抗谱 | 第92-93页 |
4.3 盐的性质的探究 | 第93-95页 |
4.4 机理推测与验证 | 第95-101页 |
4.4.1 机理推测 | 第95页 |
4.4.2 测试分析 | 第95-10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5章 原位环境固态Na-O_2电池研究 | 第102-116页 |
5.1 引言 | 第102-103页 |
5.2 ETEM原位观测Na-O_2电池 | 第103-112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103页 |
5.2.2 以金属钠表面的氧化层为固体电解质 | 第103-110页 |
5.2.3 以Na-β"-Al_2O_3颗粒为固体电解质 | 第110-112页 |
5.3 ESEM原位观测Na-O_2电池 | 第112-11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附录: 其他工作 | 第120-138页 |
附录1: 新型Cu基隧道型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 | 第120-130页 |
1.1 引言 | 第120-121页 |
1.2 材料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121-122页 |
1.3 材料组成与形貌表征 | 第122-123页 |
1.4 电化学性能 | 第123-126页 |
1.5 XPS结果分析 | 第126-127页 |
1.6 电化学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 第127-128页 |
1.7 小结 | 第128-130页 |
附录2: Li/Na修饰的Ni-SD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 | 第130-138页 |
2.1 引言 | 第130页 |
2.2 材料制备 | 第130-131页 |
2.3 材料表征 | 第131-132页 |
2.4 电池制备 | 第132-133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133-136页 |
2.6 结论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4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154-158页 |
致谢 | 第158-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