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陕西段径流演变分析及多模型预测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水文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2 径流预测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研究区域概况及基础数据收集 | 第15-17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页 |
2.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2.3 研究区基础数据收集整理 | 第16-17页 |
3.汉江陕西段径流演变分析 | 第17-35页 |
3.1 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 第17-26页 |
3.1.1 趋势分析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3.1.2 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 第20-26页 |
3.2 径流序列突变分析 | 第26-31页 |
3.2.1 突变分析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3.2.2 径流序列突变分析 | 第27-31页 |
3.3 径流演变趋势持续性分析 | 第31-34页 |
3.3.1 趋势变化持续性分析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3.2 径流序列趋势变化持续性分析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基于多模型的汉江陕西段年径流预测研究 | 第35-59页 |
4.1 基于ARIMA模型的年径流预测 | 第35-41页 |
4.1.1 模型结构及建模思路 | 第35-37页 |
4.1.2 ARIMA模型建立及预测 | 第37-40页 |
4.1.3 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评价 | 第40-41页 |
4.2 基于均生函数模型的年径流预测 | 第41-47页 |
4.2.1 均生函数模型 | 第41-43页 |
4.2.2 均生函数模型建立及预测 | 第43-46页 |
4.2.3 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评价 | 第46-47页 |
4.3 基于灰色动态模型的年径流预测 | 第47-52页 |
4.3.1 灰色动态模型 | 第47-49页 |
4.3.2 GM(1,N)模型建立及预测 | 第49-50页 |
4.3.3 模型预测结果评价 | 第50-52页 |
4.4 基于DenseNet的年径流预测 | 第52-57页 |
4.4.1 模型基本原理 | 第52-54页 |
4.4.2 模型构建及预测 | 第54-56页 |
4.4.3 模型预测结果评价 | 第56-57页 |
4.5 多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及优选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汉江陕西段径流分析及预测系统集成实现 | 第59-75页 |
5.1 综合集成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 第59-61页 |
5.1.1 综合集成平台 | 第59页 |
5.1.2 关键技术 | 第59-61页 |
5.2 系统功能设计及其实现 | 第61-73页 |
5.2.1 系统功能设计 | 第61-62页 |
5.2.2 径流演变集成实现 | 第62-66页 |
5.2.3 径流预测集成实现 | 第66-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