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民间矫正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7页 |
|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概述 | 第17-22页 |
|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概念 | 第17-19页 |
| (二)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分类 | 第19页 |
| (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9-22页 |
| 1.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越轨行为 | 第20页 |
| 2.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偏差行为 | 第20-21页 |
| 3.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罪错行为 | 第21-22页 |
| 二、构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民间矫正机构的必要性 | 第22-32页 |
| (一)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 | 第22-25页 |
| 1.定量分析 | 第23-24页 |
| 2.定性分析 | 第24-25页 |
| 3.基本结论 | 第25页 |
| (二)不良行为极易诱发犯罪 | 第25-27页 |
| (三)不良行为矫正资源匮乏 | 第27-32页 |
| 1.一般不良行为矫正资源匮乏 | 第27-28页 |
| 2.严重不良行为矫正资源匮乏 | 第28-32页 |
| 三、我国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民间矫正机构的发展困境 | 第32-44页 |
|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民间矫正机构的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 (二)案例材料搜集与整理 | 第34-35页 |
| (三)矫正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 1.法律性质不清 | 第36页 |
| 2.办学资质不全 | 第36-37页 |
| 3.非法办学严重 | 第37页 |
| 4.矫正手段违法 | 第37页 |
| 5.宣传资料不实 | 第37-38页 |
| 6.矫正费用昂贵 | 第38页 |
| (四)问题背后的原因探析 | 第38-44页 |
| 1.根本原因:法律规制缺失 | 第39-40页 |
| 2.主要原因:行政监管不力 | 第40-42页 |
| 3.直接原因:矫正理念失当 | 第42-44页 |
| 四、我国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民间矫正机构的规范路径 | 第44-56页 |
| (一)基本原则: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 第44-46页 |
| (二)主要目标:未成年人正常社会化 | 第46-47页 |
| (三)具体措施:规范矫正机构的开办 | 第47-56页 |
| 1.加快矫正立法,填补法律漏洞 | 第47-51页 |
| 2.完善行政审批,加强行政监管 | 第51-54页 |
| 3.转变矫正理念,加强经验学习 | 第54-56页 |
| 五、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民间矫正机构之犯罪预防功效 | 第56-60页 |
| (一)破除官方矫正机构的标签效应 | 第56-58页 |
| (二)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 | 第58-59页 |
| (三)强化社会控制因素的积极作用 | 第59-60页 |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