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老年免死”是否“为时过早”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9页
第2章 “老年免死”制度的立法依据第9-20页
    2.1 恢复优秀历史刑罚传统之使然第9-10页
    2.2 符合刑法立法中的法理要求第10-15页
        2.2.1 符合我国刑罚的目的第11-13页
        2.2.2 切合老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第13-14页
        2.2.3 刑罚正义性的体现第14-15页
    2.3 符合现代刑罚发展趋势的要求第15-20页
        2.3.1 刑罚经济性的需要第15-17页
        2.3.2 彰显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17-18页
        2.3.3 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第18-20页
第3章 “老年免死”为时过早的依据第20-28页
    3.1 不符合刑法立法的基本要求第20-24页
        3.1.1 立法的依据不足第20-21页
        3.1.2 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第21-22页
        3.1.3 不符合刑法公正的精神第22-24页
        3.1.4 不符合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第24页
    3.2 给现实的司法活动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第24-28页
        3.2.1 容易被恶意利用或规避第24-25页
        3.2.2 受益者并非真正需要保护的老年人第25-26页
        3.2.3 年龄标准不合理第26页
        3.2.4 执行其他刑罚的不利后果第26-28页
第4章 未来“老年免死”实际执行时需解决的问题第28-38页
    4.1 需解决现有立法技术上的缺陷第28-31页
        4.1.1 年龄标准的异议第28-29页
        4.1.2 特别残忍手段在认定上存在的困难第29-30页
        4.1.3 致人死亡后果太窄的问题第30-31页
        4.1.4 过失犯罪不应非选择性的从轻或减轻第31页
    4.2 需出台具有老年人特点的其它刑罚措施作为补充第31-38页
        4.2.1 逐步减少对老年人剥夺自由刑的适用第32页
        4.2.2 可以尝试实行在老人院中服刑或家庭监禁等方式第32-33页
        4.2.3 有条件的借鉴一些西方的相关措施第33-34页
        4.2.4 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保健制度第34页
        4.2.5 健全老年人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体系第34-35页
        4.2.6 指导建立众多的老年人组织,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第35-36页
        4.2.7 营造和谐氛围,树立先进理念第36-38页
第5章 结束语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行医罪主体研究
下一篇: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问题探究--以王鹏案为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