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多层云系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2 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地区多层云系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 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5-16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7-25页 |
2.1 资料 | 第17-19页 |
2.1.1 CPR雷达探测资料 | 第17-19页 |
2.1.2 数字地形资料 | 第19页 |
2.1.3 再分析资料 | 第19页 |
2.2 名词及概念 | 第19-20页 |
2.3 方法 | 第20-25页 |
2.3.1 云系分类方法 | 第20-21页 |
2.3.2 统计方法 | 第21-23页 |
2.3.3 云系各层云的云水路径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云系分布特征 | 第25-37页 |
3.1 北半球云系分布特征 | 第25-30页 |
3.1.1 云系水平分布特征 | 第25-26页 |
3.1.2 云系垂直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3.1.3 云系中云类垂直分布特征 | 第27-30页 |
3.2 高原和中国东部云系分布特征 | 第30-34页 |
3.2.1 云系水平分布特征 | 第30-31页 |
3.2.2 云系垂直分布特征 | 第31页 |
3.2.3 云系中云类垂直分布特征 | 第31-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4章 高原和中国东部云系结构特征 | 第37-59页 |
4.1 云系宏观物理垂直结构特征 | 第37-45页 |
4.1.1 云系各层云的云顶和云底高度以及云层厚度特征 | 第37-44页 |
4.1.2 多层云系云层间距特征分析 | 第44-45页 |
4.2 云系CPR回波信号垂直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4.3 云系微物理特征 | 第47-56页 |
4.3.1 云系各层云的云水路径分布特征 | 第47-49页 |
4.3.2 云系各层云的微物理参数垂直分布特征 | 第49-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5章 大气环流背景场特征 | 第59-67页 |
5.1 夏季大气环流特征 | 第59-61页 |
5.2 云系的大气环流背景场特征 | 第61-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1页 |
6.1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67-69页 |
6.1.1 云系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 | 第67-68页 |
6.1.2 云系各层云垂直结构特征 | 第68-69页 |
6.1.3 云系大气环流背景场特征 | 第69页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