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社会学习与技术扩散 | 第12-13页 |
1.3.2 农民田间学校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农业生产交流行为 | 第18页 |
2.1.2 农民田间学校(FarmerFieldSchool)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2.1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 第19-21页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弱关系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农民农业生产交流行为分析 | 第24-31页 |
3.1 项目设计 | 第24-25页 |
3.1.1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 第24页 |
3.1.2 数据匹配 | 第24-25页 |
3.2 项目实施 | 第25-26页 |
3.2.1 农户调研工作 | 第25-26页 |
3.2.2 协调员培训 | 第26页 |
3.3 数据收集 | 第26-27页 |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7-30页 |
3.4.1 农户和村庄特征(基线) | 第27-28页 |
3.4.2 农民农业生产知识描述 | 第28-29页 |
3.4.3 农民农业生产交流描述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农民田间学校对生产交流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31-39页 |
4.1 农民田间学校对交流参与行为的影响 | 第31-33页 |
4.1.1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31-32页 |
4.1.2 模型设定 | 第32页 |
4.1.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4.2 农民田间学校对交流对象选择行为的影响 | 第33-36页 |
4.2.1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33-34页 |
4.2.2 模型设定 | 第34-35页 |
4.2.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4.3 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民生产交流行为的作用机理讨论 | 第36-38页 |
4.3.1 非正式教育和变革学习 | 第36-37页 |
4.3.2 弱关系下的信息传递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3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39-41页 |
5.2.1 多措并举,构建良好的学习交流网络 | 第39-40页 |
5.2.2 改革和完善农业推广体系,重视基层推广服务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