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9页 |
1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 第14-17页 |
·大肠杆菌的形状与构造 | 第14-15页 |
·大肠杆菌的生化活性及生化鉴定 | 第15页 |
·大肠杆菌的抵抗力 | 第15页 |
·大肠杆菌的抗原构造 | 第15-16页 |
·大肠杆菌的毒素 | 第16页 |
·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 | 第16页 |
·大肠杆菌所致疾病 | 第16-17页 |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和环境学意义 | 第17页 |
2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检测大肠杆菌的传统生物学方法 | 第18页 |
·检测大肠杆菌的新方法 | 第18-22页 |
3 本论文中大肠杆菌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第22-33页 |
·纳米技术及纳米粒子 | 第23-27页 |
·电化学免疫分析 | 第27-30页 |
·免疫传感器 | 第30-33页 |
4 本论文的工作及意义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第二章 Cu@Au复合纳米粒子标记抗体的电化学免疫方法用于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研究 | 第39-50页 |
摘要 | 第39页 |
1 引言 | 第39-4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实验的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平板计数法 | 第41页 |
·主要仪器和工作电极 | 第41页 |
·Cu@Au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大肠杆菌抗体的标记 | 第41-42页 |
·免疫反应过程 | 第42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42-46页 |
·Cu@Au复合纳米粒子及标记抗体后的表征 | 第42-43页 |
·电化学免疫方法的检测原理 | 第43页 |
·免疫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3-44页 |
·Cu@Au复合纳米粒子的溶解和Cu~(2+)的电化学检测 | 第44-45页 |
·利用Cu@Au NPs标记物对大肠杆菌的免疫检测 | 第45-46页 |
·方法的特异性 | 第46页 |
·地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 第46页 |
4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基于Fe_3O_4@Au复合纳米粒子标记抗体的电化学免疫方法用于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 第50-61页 |
摘要 | 第50页 |
1 引言 | 第50-5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1页 |
·实验过程 | 第51-5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Fe_3O_4@Au复合粒子的表征 | 第53页 |
·免疫传感器表面的表征 | 第53-54页 |
·免疫传感器修饰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 第54-55页 |
·大肠杆菌测定条件的优化 | 第55-57页 |
·免疫传感器对大肠杆菌的测定 | 第57-58页 |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 第58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8-59页 |
4 结论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基于纳米金和聚邻氨基苯甲酸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水体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 第61-72页 |
摘要 | 第61页 |
1 引言 | 第61-6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2-63页 |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63页 |
·免疫传感器对大肠杆菌的检测 | 第63页 |
·电化学检测 | 第6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Poly-o-ABA/Au NPs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63-64页 |
·Au NPs和Poly-o-ABA/Au NPs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64-66页 |
·电化学阻抗表征电极的修饰过程 | 第66-67页 |
·免疫传感器上酶的电化学行为 | 第67页 |
·检测体系中工作条件的优化 | 第67-68页 |
·免疫测定的优化 | 第68页 |
·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68页 |
·免疫传感器对大肠杆菌的响应 | 第68-69页 |
·地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 第69页 |
4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