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分析与博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2-14页
        1.2.1 城乡建设用地及土地分类的划分第12-13页
        1.2.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第13-14页
    1.3 国内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5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第15-16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的理论基础第17-22页
    2.1 土地产权理论第17-18页
    2.2 区位理论第18-19页
    2.3 地租地价理论第19-20页
    2.4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2页
第三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分析第22-46页
    3.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的内涵第22-24页
        3.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基础逻辑第22-23页
        3.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项目区构成第23页
        3.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际运作类型第23-24页
    3.2 动力机制第24-31页
        3.2.1 城镇驱动力第24-28页
            3.2.1.1 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指标的需求第24-26页
            3.2.1.2 政府对节约集约用地和对耕地保护的要求第26-28页
        3.2.2 农村驱动力第28-31页
            3.2.2.1 赋予农民农地发展权第28-29页
            3.2.2.2 农民对生活、生产改善的要求第29-31页
    3.3 运行机制第31-34页
        3.3.1 增减挂钩项目的运行模式第31页
        3.3.2 增减挂钩的运作分析第31-34页
    3.4 保障机制第34-38页
        3.4.1 制度环境第34-36页
        3.4.2 治理结构第36-37页
        3.4.3 资源配置第37-38页
    3.5 实例分析第38-46页
第四章 博弈论及其理论体系第46-52页
    4.1 博弈论的概念第46-47页
    4.2 博弈论体系第47-52页
        4.2.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47-48页
        4.2.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48-49页
        4.2.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49-51页
        4.2.4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51-52页
第五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博弈分析第52-72页
    5.1 博弈理论在增减挂钩项目中的分析第52-56页
        5.1.1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增减挂钩项目中的博弈第52-53页
        5.1.2 地方政府与农民在增减挂钩项目中的博弈第53-54页
        5.1.3 地方政府与企业在增减挂钩项目中的博弈第54-55页
        5.1.4 企业与农民在增减挂钩项目中的博弈第55-56页
    5.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证博弈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增减挂钩项目为例第56-70页
        5.2.1 芒市地理社会经济状况第56-58页
        5.2.2 项目实践规划情况第58-68页
        5.2.3 芒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践博弈分析第68-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总结第72页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72-73页
    6.3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需求不确定下的基于吞吐量的位置分配策略--以KIFA为例
下一篇:万方置业通州万达广场项目风险评估与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