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可变几何排气系统与涡轮增压器的优化设计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8页
    1.1 增压技术概况第12-22页
    1.2 可变截面增压器研究现状第22-29页
    1.3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涡轮增压器的现状第29-3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29-3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31-33页
    1.4 本文工作第33-38页
        1.4.1 研究对象第33-36页
        1.4.2 研究内容第36页
        1.4.3 本文的创新点第36-38页
第二章 数值模型建模第38-50页
    2.1 数学模型第38-39页
    2.2 湍流模型第39-40页
    2.3 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计算第40-42页
    2.4 网格划分第42-45页
    2.5 模拟计算条件的设置第45-46页
    2.6 计算模型的验证第46-48页
    2.7 本章总结第48-50页
第三章 不同蜗壳结构的模型分析第50-66页
    3.1 不同阀门位置的模型分析第50-56页
        3.1.1 研究对象的介绍第50-51页
        3.1.2 研究对象的总体性能分析第51-52页
        3.1.3 阀门开度为20度时上置式阀门与下置式阀门的流场分析第52-55页
        3.1.4 结论第55-56页
    3.2 不同蜗壳零截面面积的模型分析第56-60页
        3.2.1 三种零截面面积方案涡轮的性能分析第56-57页
        3.2.2 流场分析第57-59页
        3.2.3 结论第59-60页
    3.3 不同周向进气角度蜗壳的模型分析第60-64页
        3.3.1 研究对象第60页
        3.3.2 不同周向进气角度蜗壳的性能分析第60-63页
        3.3.3 流场分析第63-64页
        3.3.4 结论第64页
    3.4 本章总结第64-66页
第四章 不同排气管的模型分析第66-76页
    4.1 排气管模型第66页
    4.2 三种方案的性能分析第66-68页
    4.3 流场分析第68-73页
        4.3.1 涡轮流场分析第68-70页
        4.3.2 排气管的流场分析第70-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5.1 全文工作总结第76-77页
    5.2 工作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3页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研究
下一篇: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