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24-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4-2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29-3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4 研究对象、关键问题和方法 | 第32-34页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6-56页 |
2.1 基于心理与行为的煤矿事故防控的研究 | 第36-41页 |
2.2 关于安全系统及演化的研究 | 第41-46页 |
2.3 基于生态环境论的发展心理学研究 | 第46-50页 |
2.4 组织科学中关于群体交互的理论研究 | 第50-54页 |
2.5 研究述评 | 第54-5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3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内涵及“群”交互机制 | 第56-78页 |
3.1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概念构建理论基础 | 第56-58页 |
3.2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概念构成 | 第58-65页 |
3.3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中群体构成及交互机制 | 第65-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4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测度及“群”演化分析 | 第78-108页 |
4.1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测度准则 | 第78-94页 |
4.2 煤矿安全心理“群”演化分析 | 第94-103页 |
4.3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群”演化动力因素界定 | 第103-10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5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测度的个体“态”健康基础信息 | 第108-126页 |
5.1 量表设计 | 第108-116页 |
5.2 正式调查 | 第116-119页 |
5.3 正式量表检验 | 第119-12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6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测度、群划分及统计分析 | 第126-184页 |
6.1 群划分方法与结果 | 第126-141页 |
6.2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141-157页 |
6.3 总体及群层面数据的统计性分析 | 第157-173页 |
6.4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测度 | 第173-1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82-184页 |
7 煤矿安全心理演化、模仿及“群”约束下的有限交互模型 | 第184-196页 |
7.1 演化关系分析 | 第184-186页 |
7.2 “群”内个体间模仿模型 | 第186-191页 |
7.3 “群”约束下有限交互模型 | 第191-19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94-196页 |
8 “态”健康视域下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群”交互干预演化仿真 | 第196-218页 |
8.1 “群”交互干预演化仿真说明和主要步骤 | 第196-197页 |
8.2 “群”交互干预演化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97-210页 |
8.3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优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210-216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216-218页 |
9 研究结论、创新点、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218-223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218-221页 |
9.2 主要创新点 | 第221-222页 |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22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40页 |
附录1 问卷示例 | 第240-250页 |
附录2 仿真部分程序示例 | 第250-255页 |
作者简介 | 第255-2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