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铁载体pyoverdine在周质空间合成途径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铁载体 | 第11-12页 |
1.1.1 铁载体定义 | 第11-12页 |
1.1.2 铁载体合成途径 | 第12页 |
1.1.3 铁载体重要功能 | 第12页 |
1.2 铜绿假单胞菌 | 第12-17页 |
1.2.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1.2.2 铜绿假单胞菌的铁载体 | 第13-14页 |
1.2.3 铜绿假单胞菌对人类的威胁 | 第14页 |
1.2.4 PvdI的合成途径 | 第14-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7-23页 |
1.3.1 蛋白质生物学分析 | 第17-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3 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1.3.4 创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蛋白的表达、纯化与结晶 | 第23-5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8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2.1.2 试剂和工具酶 | 第23-24页 |
2.1.3 常规仪器 | 第24页 |
2.1.4 试剂 | 第24-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8页 |
2.2.1 PvdO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3页 |
2.2.2 PvdN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34页 |
2.2.3 PvdP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2.2.4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5-3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8-50页 |
2.3.1 PvdO的分离纯化 | 第38-43页 |
2.3.2 PvdP的分离纯化 | 第43-46页 |
2.3.3 PvdN的分离纯化 | 第46-50页 |
2.4 蛋白质晶体的筛选、优化 | 第50-56页 |
2.4.1 引言 | 第50页 |
2.4.2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2.4.3 蛋白质的结晶 | 第51-53页 |
2.4.4 PvdO的晶体 | 第53-55页 |
2.4.5 PvdP的晶体 | 第55页 |
2.4.6 PvdN的晶体 | 第55-5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三章 解析蛋白质结构 | 第59-73页 |
3.1 收集与处理衍射数据 | 第59页 |
3.1.1 X射线的产生 | 第59页 |
3.1.2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59页 |
3.2 收集与处理衍射数据 | 第59-63页 |
3.2.1 测试晶体衍射数据 | 第59-60页 |
3.2.2 在SSRF上收集数据 | 第60页 |
3.2.3 晶体的快速冷冻 | 第60页 |
3.2.4 处理衍射数据 | 第60-62页 |
3.2.5 数据处理的结果 | 第62-63页 |
3.3 相位的确定 | 第63-67页 |
3.3.1 相位问题 | 第63页 |
3.3.2 相位确定的方法 | 第63-66页 |
3.3.3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3.4 电子密度图的解析与模型构建 | 第67-68页 |
3.4.1 电子密度图 | 第67-68页 |
3.4.2 建立结构模型 | 第68页 |
3.5 修正结构模型 | 第68-73页 |
3.5.1 结构修正的原理 | 第68-69页 |
3.5.2 修正结构的一般方法 | 第69-70页 |
3.5.3 结构修正的结果 | 第70-73页 |
第四章 PvdO与PvdN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 第73-85页 |
4.1 实验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 第73-79页 |
4.1.1 动态光散射(DLS) | 第73-75页 |
4.1.2 等温滴定量热法(ITC) | 第75-76页 |
4.1.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76-79页 |
4.2 晶体结构与功能描述 | 第79-83页 |
4.2.1 PvdO晶体结构与功能 | 第79-82页 |
4.2.2 PvdN晶体结构与功能 | 第82-83页 |
4.3 本章总结 | 第83-85页 |
全文总结和讨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