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1.1 类药性质 | 第12-13页 |
1.2 类药性质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13-29页 |
1.2.1 亲脂性 | 第13-17页 |
1.2.2 代谢稳定性 | 第17-24页 |
1.2.3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24-29页 |
1.3 抗肿瘤化合物及其靶点 | 第29-32页 |
1.3.1 Myoferlin蛋白及靶向化合物 | 第29-30页 |
1.3.2 STAT3蛋白及靶向化合物 | 第30-31页 |
1.3.3 EP4受体及靶向化合物 | 第31页 |
1.3.4 BCL-6蛋白及靶向化合物 | 第31-32页 |
1.4 课题意义及创新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合物Log D_(7.4) | 第34-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2.1.1 试剂和药品 | 第34-35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2.1.3 主要试剂配置 | 第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2.2.1 用于检测各供试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及质谱方法建立 | 第36-37页 |
2.2.2 按比例缩小的摇瓶法测定化合物的Log D_(7.4) | 第37页 |
2.2.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化合物的Log D_(7.4) | 第37-3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8-48页 |
2.3.1 色谱方法的开发及优化 | 第38-39页 |
2.3.2 质谱检测方法的开发及优化 | 第39-42页 |
2.3.3 按比例缩小的摇瓶法测定化合物的Log D_(7.4) | 第42-44页 |
2.3.4 RP-HPLC法测定化合物Log D_(7.4)值的标准曲线 | 第44-45页 |
2.3.5 RP-HPLC法测定待测化合物的Log D_(7.4)值 | 第45-48页 |
第三章 体外孵育法测定化合物的代谢稳定性 | 第48-5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8-50页 |
3.1.1 试剂和药品 | 第48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3.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9-5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3.2.1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 | 第50页 |
3.2.2 检测化合物代谢稳定性的液相色谱及质谱方法建立 | 第50-51页 |
3.2.3 用大鼠肝微粒体测试待测化合物的代谢稳定性 | 第51页 |
3.2.4 用人肝微粒体测试待测化合物的代谢稳定性 | 第51-52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2-59页 |
3.3.1 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方法的建立 | 第52-54页 |
3.3.2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待测化合物的半衰期 | 第54-57页 |
3.3.3 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待测化合物的半衰期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测定化合物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 第59-8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9-61页 |
4.1.1 试剂和药品 | 第59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59-60页 |
4.1.3 实验动物 | 第60页 |
4.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60-6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1-65页 |
4.2.1 抗肿瘤化合物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61-63页 |
4.2.2 抗肿瘤化合物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63-6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5-82页 |
4.3.1 抗肿瘤化合物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65-76页 |
4.3.2 抗肿瘤化合物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76-8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82-9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7页 |
附录 | 第107-109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