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与县域“地方化”发展研究--以宜都为例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2-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产业转移 | 第16页 |
2.1.2 地方 | 第16-17页 |
2.1.3 地方性 | 第17页 |
2.1.4 地方化 | 第17页 |
2.1.5 路径依赖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2.2.1 产业转移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2.2.2 “地方”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2.3 研究评述 | 第25-28页 |
2.3.1 产业转移研究评述 | 第25-26页 |
2.3.2 “地方”相关研究评述 | 第26-28页 |
3 宜都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与现状 | 第28-38页 |
3.1 宜都承接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 | 第28-32页 |
3.1.1 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 第28-30页 |
3.1.2 我国产业转移的历程与现状 | 第30-32页 |
3.2 宜都承接产业转移概况 | 第32-38页 |
3.2.1 宜都市概况 | 第32-34页 |
3.2.2 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特征 | 第34-38页 |
4 宜都“地方性”力量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作用 | 第38-48页 |
4.1 地方——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 | 第38-42页 |
4.1.1 资源条件 | 第38-39页 |
4.1.2 区位交通 | 第39-40页 |
4.1.3 产业基础 | 第40-42页 |
4.1.4 文化底蕴 | 第42页 |
4.2 行为主体——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 | 第42-44页 |
4.2.1 地方政府层面 | 第42-43页 |
4.2.2 行业组织层面 | 第43页 |
4.2.3 地方企业层面 | 第43-44页 |
4.3 体系——承接产业转移的发生通道 | 第44-48页 |
4.3.1 政策环境 | 第44-45页 |
4.3.2 经济环境 | 第45-47页 |
4.3.3 社会文化环境 | 第47-48页 |
5 产业转移对宜都“地方”的发展传导效应 | 第48-60页 |
5.1 经济效应 | 第48-55页 |
5.1.1 产业传导效应 | 第48-51页 |
5.1.2 路径依赖效应 | 第51-55页 |
5.2 社会效应 | 第55-57页 |
5.2.1 城乡统筹传导效应 | 第55页 |
5.2.2 就业传导效应 | 第55-57页 |
5.3 环境效应 | 第57-60页 |
5.3.1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 第57-58页 |
5.3.2 促进环境保护 | 第58-60页 |
6 突破产业转移依赖的“地方化”发展路径 | 第60-76页 |
6.1 区域联动 | 第60-62页 |
6.1.1 北联宜昌中心城区 | 第61页 |
6.1.2 西南联五峰、长阳 | 第61页 |
6.1.3 东接松滋 | 第61页 |
6.1.4 下承枝江 | 第61-62页 |
6.2 产业提升 | 第62-66页 |
6.2.1 优化产业结构 | 第62-64页 |
6.2.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64-65页 |
6.2.3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 第65-66页 |
6.3 城乡统筹 | 第66-69页 |
6.3.1 城乡产业联动 | 第67-68页 |
6.3.2 人口城镇化 | 第68页 |
6.3.3 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68-69页 |
6.4 空间优化 | 第69-74页 |
6.4.1 城乡空间结构优化 | 第69-71页 |
6.4.2 沿江地区空间结构 | 第71-72页 |
6.4.3 城乡产业空间布局 | 第72-74页 |
6.5 政策机制 | 第74-76页 |
6.5.1 优化投资环境 | 第74页 |
6.5.2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 第74-75页 |
6.5.3 加强制度建设 | 第75-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