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手术学论文--麻醉学论文

麻醉诱导期间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的临床药效动力学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时适宜负荷剂量的探讨第12-21页
    1.1 试验仪器与药品第12页
    1.2 病例选择与分组第12-14页
        1.2.1 样本量估算第12-13页
        1.2.2 纳入标准第13页
        1.2.3 排除标准第13页
        1.2.4 剔除病例第13页
        1.2.5 分组及流程图第13-14页
    1.3 麻醉方案第14-15页
    1.4 监测指标第15页
    1.5 统计学处理第15页
    1.6 结果第15-19页
        1.6.1 一般资料第15页
        1.6.2 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第15-17页
        1.6.3 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效应室浓度(PCe)及剂量(P)的变化第17页
        1.6.4 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相关性分析第17-18页
        1.6.5 全麻诱导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第18-19页
    1.7 讨论第19-20页
    1.8 结论第20-21页
第二章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全麻诱导期间镇静深度的影响第21-32页
    2.1 试验仪器与药品第21页
    2.2 病例选择与分组第21-22页
        2.2.1 纳入标准第21页
        2.2.2 排除标准第21-22页
        2.2.3 剔除病例第22页
        2.2.4 分组及流程图第22页
    2.3 麻醉方案第22-23页
        2.3.1 输液第22-23页
        2.3.2 一般监测第23页
        2.3.3 BIS监测第23页
        2.3.4 给药方案第23页
    2.4 监测指标与记录第23-24页
        2.4.1 监测指标第23-24页
        2.4.2 数据记录第24页
    2.5 统计学处理第24页
    2.6 结果第24-29页
        2.6.1 一般资料第24页
        2.6.2 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第24-26页
        2.6.3 全麻诱导期间BIS值的变化第26页
        2.6.4 各组患者达到不同OAA/S评分时对应的BIS值的变化第26-27页
        2.6.5 BIS和OAA/S评分的相关性第27页
        2.6.6 5组患者OAA/S评分为1分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PCe)的95%可信区间范围第27-28页
        2.6.7 5组患者OAA/S评分为1分时右美托咪定不同负荷剂量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相关性第28页
        2.6.8 全麻诱导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第28-29页
    2.7 讨论第29-31页
    2.8 结论第31-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综述第36-43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第43-44页
附录第44-47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题目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对比
下一篇:改良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同期行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