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框架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银行效率的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 | 第20-33页 |
2.1 效率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1.1 效率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2 银行效率的内涵 | 第21页 |
2.1.3 银行效率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 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测度方法回顾 | 第22-25页 |
2.2.1 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22-23页 |
2.2.2 前沿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3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 | 第25-33页 |
2.3.1 DEA 方法介绍 | 第25-28页 |
2.3.2 DEA 方法的应用步骤 | 第28-29页 |
2.3.3 DEA 方法的特点 | 第29页 |
2.3.4 DEA 方法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2.3.5 Malmquist 指数方法 | 第30-33页 |
3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33-43页 |
3.1 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 | 第33-37页 |
3.1.1 宏观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3.1.2 行业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3.1.3 微观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3.2 TOBIT 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3 样本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3.4 回归结果的分析 | 第39-43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43-57页 |
4.1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43-45页 |
4.1.1 银行投入产出的方法 | 第43-44页 |
4.1.2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44-45页 |
4.2 商业银行效率的静态分析 | 第45-52页 |
4.2.1 样本商业银行间的技术效率分析 | 第46-48页 |
4.2.2 样本商业银行间的纯技术效率分析 | 第48-49页 |
4.2.3 样本商业银行间的规模效率分析 | 第49-52页 |
4.3 商业银行的动态效率分析 | 第52-57页 |
4.3.1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 第52-55页 |
4.3.2 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分解 | 第55-57页 |
5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57-62页 |
5.1 积极转变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模式 | 第57-59页 |
5.2 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机制 | 第59-60页 |
5.3 改革和完善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 | 第60页 |
5.4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60-6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本文的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A | 第67-68页 |
附录 B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