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 单配制的形成 | 第10-11页 |
2. 临时配偶关系 | 第11-15页 |
2.1 临时配偶定义 | 第11-12页 |
2.2 临时配偶选择 | 第12-14页 |
2.3 临时配偶维持 | 第14-15页 |
2.4 临时配偶交配成功 | 第15页 |
3.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4.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8-29页 |
1. 研究地点 | 第18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8-21页 |
2.1 短尾猴 | 第18-19页 |
2.2 群体构成 | 第19-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29页 |
3.1 行为取样 | 第21-23页 |
3.1.1 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3.1.2 行为参数定义 | 第22-23页 |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3-29页 |
3.2.1 数据预处理 | 第23页 |
3.2.2 等级顺位 | 第23-27页 |
3.2.3 社会联系强度 | 第27页 |
3.2.4 接近指数 | 第27-28页 |
3.2.5 对等指数 | 第28页 |
3.2.6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9-41页 |
1. 临时配偶关系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29-36页 |
1.1 雄性短尾猴个体特征对临时配偶关系的影响 | 第29-34页 |
1.1.1 雄性个体顺位对临时配偶关系的影响 | 第29-30页 |
1.1.2 雄性个体年龄对临时配偶关系的影响 | 第30-31页 |
1.1.3 雄性个体在群体中生活时间长短对临时配偶关系的影响 | 第31-32页 |
1.1.4 雄性个体社会中心度对临时配偶关系的影响 | 第32-34页 |
1.2 雄性个体对配偶选择的差异性 | 第34-36页 |
1.2.1 雄性个体对雌性个体生殖潜力的评估 | 第34-35页 |
1.2.2 雄性个体在选择临时配偶的差异性 | 第35-36页 |
2. 理毛和接近行为与临时配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 | 第36-40页 |
2.1 接近行为 | 第37-38页 |
2.1.1 雌雄个体接近行为的差异性 | 第37页 |
2.1.2 接近行为与临时配偶关系持续时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2.2 理毛行为 | 第38-40页 |
2.2.1 雌雄个体理毛行为的差异性 | 第38-39页 |
2.2.2 理毛行为与临时配偶关系持续时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3 临时配偶关系与交配成功之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3.1 交配行为 | 第40页 |
3.2 交配成功与临时配偶之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1-44页 |
1. 临时配偶关系的形成与维持 | 第41-43页 |
2. 临时配偶关系与交配成功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44-47页 |
1. 主要结果 | 第44-45页 |
2.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3.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6页 |
4. 本研究创新点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