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石倉烟景自風騷--曹學佺後期家居文學活動考論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详细摘要第7-14页
緒論第14-22页
第一章 石倉居士曹學佺生平述考第22-60页
    第一節 曹學佺生平前期第22-32页
        一、成進士之前時期(1574-1596)第23-25页
        二、京城遊宦時期(1596-1599)——兼及江西金溪哭師第25-27页
        三、南都遊宦時期(1599-1608)——兼論兩次歸閩的文學活動第27-30页
        四、入蜀遊宦時期(1608-1613)——兼及潯陽建雪桂軒第30-32页
    第二節 曹學佺生平後期第32-48页
        一、石倉園時期(1613-1623)——兼論造橋鋪路興復叢林第32-37页
        二、粵西遊宦時期(1623-1627)——兼論“條議”第37-39页
        三、鼎革前家居時期(1627-1644)——兼論鹽商活動和弈會書畫社第39-45页
        四、鼎革後至隆武時期(1644-1646)——兼論忠節思想的形成第45-48页
    第三節 曹學佺家世生平考第48-60页
        一、曹學佺之父曹汲渠考第48-50页
        二、曹學佺早年所居西園考第50-51页
        三、曹學佺首授職官年分考第51-53页
        四、曹學佺婦龔氏與岳家考第53-55页
        五、曹學佺姬妾考第55-57页
        六、《野史紀略》還是《野史紀略序》考第57-58页
        七、《明史》本傳曹學佺享年考第58-60页
第二章 石倉園裡的文友——論曹學佺的若干交遊第60-84页
    第一節 蔡復一讀《石倉集》“幾欲焚研”——曹學佺與同年蔡復一交遊論第60-71页
        一、曹學佺的若干同年友第60-62页
        二、曹蔡早期交往考述第62-64页
        三、蔡復一兩住石倉園的文學活動第64-68页
        四、蔡曹交誼深於蔡與鍾譚第68-71页
    第二節 “楚彥風流說竟陵”——曹學佺與竟陵詩人鍾惺交遊論第71-84页
        一、曹鍾早期神交考述第71-74页
        二、曹學佺《鍾叔靜詩稿序》引起的話題第74-76页
        三、鍾惺訪石倉園的文學活動第76-78页
        四、曹鍾之交平議第78-84页
第三章 石倉子孫及石倉園變遷第84-110页
    第一節 “勞生七不堪”——石倉子孫考第84-92页
        一、長子曹孟嘉第85-86页
        二、次子曹孟表第86-88页
        三、三子曹孟濟第88-89页
        四、四子曹孟擢第89-90页
        五、五子康孟坦第90页
        六、六子曹孟秉、七子曹孟善第90页
        七、長孫曹牟來、次孫曹殊來第90-91页
        八、長曾孫某、曾孫曹岱華第91-92页
    第二節 “西峰也似石倉居”——曹學佺移居西峰與往返石倉考第92-100页
        一、曹學佺移居西峰里緣由考第92-95页
        二、曹學佺往返於西峰與石倉第95-100页
    第三節 “隔墙蜂蜨認誰園”——石倉歸他姓與回歸舊主考第100-110页
        一、石倉歸林弘衍考第100-103页
        二、石倉再次易主考第103-106页
        三、石倉歸還舊主考第106-110页
第四章 石倉詩文集第110-146页
    第一節 石倉集考論第110-119页
        一、結集之前詩作考第110-112页
        二、未冠“石倉”的詩文集第112-115页
        三、以“石倉”名集考論第115-119页
    第二節 日本內閣文庫藏明遞刻本《石倉全集》考論第119-127页
        一、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石倉全集》考第119-125页
        二、石倉遺佚之集考第125-127页
    第三節 清乾隆本《石倉詩稿》之討論第127-140页
        一、石倉詩文集的散失第127-129页
        二、《石倉詩稿》是否符合舊刻之數第129-135页
        三、《石倉詩稿》編排是否合理第135-140页
    第四節 小品文選與詩選之討論第140-146页
        一、明陸雲龍《曹能始先生小品》第140-141页
        二、明夏雲鼎選清季正爵補《前八家詩選·曹能始先生詩》——兼論台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著錄之誤第141-143页
        三、清汪端《明三十家詩選》選曹學佺詩第143-144页
        四、清郭柏蒼《全閩明詩傳》選曹學佺詩第144-146页
第五章 論石倉儒藏第146-168页
    第一節 “我欲編儒藏”——曹學佺輯刻儒藏的宏觀構想第146-149页
        一、建儒藏與釋道鼎立而三第146-147页
        二、建儒藏的宏觀規劃第147-149页
    第二節 “白首刊儒藏”——曹學佺輯刻儒藏的實踐第149-156页
        一、儒藏中的經部第150-151页
        二、儒藏中的史部第151-152页
        三、儒藏中的子部第152-154页
        四、儒藏中的集部第154-156页
    第三節 “我來欲更探奇秘”——《石倉十二代詩選》若干問題之討論第156-168页
        一、《石倉十二代詩選》輯錄始於金陵第156-157页
        二、國家圖書館著錄《石倉十二代詩選》刊刻時間之誤第157-159页
        三、《石倉十二代詩選》選詩標準議第159-160页
        四、《石倉十二代詩選》地域、家族等元素第160-164页
        五、《石倉十二代詩選》“誰人扶持”議第164-165页
        六、《石倉十二代詩選》“泛漫無統”議第165-168页
第六章 論石倉詩第168-210页
    第一節 閩中“復振風雅”辨第168-176页
        一、閩人“言詩皆本林鴻”第168-169页
        二、萬曆中年的閩中詩壇第169-173页
        三、曹學佺非“復振風雅”首倡第173-176页
    第二節 鎔鑄漢魏,通體沉著——論曹學佺對五言古詩的偏愛第176-184页
        一、五言古詩“宜性情”第177-181页
        二、五言古詩“最畏難”第181-184页
    第三節 清綺婉縟,神韻天然——論曹學佺一變晚明閩中詩風第184-192页
        一、七言律詩拒絕與同社同“出一手”第184-187页
        二、“以五言律為大窾”第187-192页
    第四節 能始體與曹派——論曹學佺詩獨自成體成派第192-201页
        一、曹學佺不是興公詩派第192-194页
        二、獨自成體的“能始體”第194-197页
        三、“曹派”探測第197-201页
    第五節 石倉詩的地位——立足於晚明詩歌史的觀照第201-210页
        一、“巨擘還應讓石倉”第201-207页
        二、“惟曹能始宗伯詩”第207-210页
第七章 論石倉文第210-250页
    第一節 “海上兵戈苦未闌”——論石倉海防文第210-219页
        一、倭患與紅夷第210-214页
        二、防禦海寇第214-216页
        三、海上整體防禦第216-218页
        四、海防文簡要討論第218-219页
    第二節 《伯夷列傳》風概——論石倉遊記文第219-237页
        一、曹學佺好遊及其遊記概況第219-222页
        二、曹學佺《福廬遊記》引出的話題第222-224页
        三、遊記中的“《伯夷傳》”第224-230页
        四、曹學佺遊記文美學特徵討論第230-237页
    第三節 “生平歷歷可指”——論石倉壽序文第237-243页
        一、眉目嚬笑宛然尺幅第237-239页
        二、精神有所依者長壽第239-241页
        三、婦人壽文安所足述第241-243页
    第四節 “能始善用短法”——石倉古文文法之討論第243-250页
結語第250-254页
附錄第254-342页
    附表一: 曹學佺文學活動年表第254-267页
    附表二: 元夕觀燈表第267-276页
    附表三: 上巳修禊表第276-283页
    附表四: 端午觀競渡表第283-288页
    附表五: 曹學佺觀劇活動表第288-294页
    附表六: 曹學佺與入閩詩人倡酬表第294-322页
    附表七: 曹學佺山水遊記表第322-332页
    附表八: 閩中芝社社集表第332-342页
參考文獻第342-350页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第350-352页
致謝第352-354页
個人簡歷第354-358页

论文共3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皮下植入式持续血糖监测微传感器技术研究
下一篇:市场导向对官助民办技术服务组织绩效的影响--基于竞争优势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