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南湖水体污染特征及内源磷的释放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城市景观水环境污染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富营养化严重 | 第10-12页 |
1.2.2 水中生物多样性单一 | 第12页 |
1.2.3 水体自净能力差 | 第12页 |
1.2.4 生态补水量短缺 | 第12页 |
1.3 城市景观水体沉积物污染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内源磷的释放 | 第13页 |
1.3.2 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3.3 内源磷的赋存形态 | 第15-16页 |
2 曲江南湖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2.1 曲江南湖自然环境概况 | 第16-17页 |
2.1.1 地理环境 | 第16页 |
2.1.2 水文历史 | 第16页 |
2.1.3 自然气候 | 第16-17页 |
2.1.4 水源情况 | 第17页 |
2.2 研究内容与路线 | 第17-18页 |
2.2.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2.2 研究路线 | 第18页 |
2.3 样品的采集 | 第18-20页 |
2.3.1 采样点布设与采样时间 | 第18-19页 |
2.3.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19-20页 |
2.4 测定及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2.4.1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4.2 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 第20页 |
2.4.3 沉积物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0-23页 |
3 曲江南湖水质特征及评价 | 第23-37页 |
3.1 水质基本性质 | 第23-28页 |
3.1.1 pH、DO、高锰酸盐指数和浊度的特点 | 第23-26页 |
3.1.2 水化学特征 | 第26-28页 |
3.2 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 | 第28-31页 |
3.2.1 时间差异 | 第29-30页 |
3.2.2 空间差异 | 第30-31页 |
3.3 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时空分布 | 第31-33页 |
3.3.1 时间差异 | 第32页 |
3.3.2 空间差异 | 第32-33页 |
3.4 水质评价 | 第33-35页 |
3.4.1 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3.4.2 评价结果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曲江南湖沉积物的基本性质及污染状况评价 | 第37-45页 |
4.1 沉积物基本性质 | 第37-41页 |
4.1.1 表观特征 | 第37页 |
4.1.2 pH | 第37-38页 |
4.1.3 含水率 | 第38页 |
4.1.4 有机质 | 第38-39页 |
4.1.5 总氮 | 第39页 |
4.1.6 C/N值 | 第39-40页 |
4.1.7 总磷 | 第40-41页 |
4.2 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4.3 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 | 第43-44页 |
4.3.1 评价方法与标准的确定 | 第43页 |
4.3.2 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环境因子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 第45-52页 |
5.1 沉积物样品的选取 | 第45-46页 |
5.1.1 实验内容 | 第45页 |
5.1.2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5.2 环境因素对磷释放的影响 | 第46-50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46页 |
5.2.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6.2 建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