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帕金森病的概述 | 第13-14页 |
1.2 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 | 第14-16页 |
1.3 PD的发病进程 | 第16页 |
1.4 PD的神经化学和神经病理学特征 | 第16-18页 |
1.5 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 | 第18-22页 |
1.5.1 蛋白的错误折叠及聚集 | 第18-19页 |
1.5.2 线粒体功能紊乱及氧化应激 | 第19-20页 |
1.5.3 α-突触核蛋白 | 第20-21页 |
1.5.4 细胞死亡的模式 | 第21-22页 |
1.6 帕金森模型 | 第22-28页 |
1.6.1 药理学模型 | 第22-23页 |
1.6.2 毒素模型 | 第23-27页 |
1.6.3 遗传模型 | 第27-28页 |
1.7 抗PD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1.7.1 左旋多巴 | 第28-29页 |
1.7.2 B型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 | 第29页 |
1.7.3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RA) | 第29页 |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葡萄糖醛酸甘露寡糖的制备及抗帕金森病活性 | 第31-73页 |
第一节 甘露葡萄糖醛酸的制备 | 第31-35页 |
1.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1.1.1 材料及试剂 | 第31页 |
1.1.2 仪器 | 第31页 |
1.1.3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1.2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第二节 葡萄糖醛酸甘露寡糖对6-OHDA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35-49页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6-40页 |
2.1.1 试剂 | 第36页 |
2.1.2 仪器 | 第36-37页 |
2.1.3 试剂配制 | 第37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0-49页 |
2.2.1 GM1及GM2对6-OHDA致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2.2.2 GM1及GM2对6-OHDA致PC12细胞LDH活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3 GM1及GM2对6-OHDA致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2页 |
2.2.4 GM1及GM2对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42-45页 |
2.2.5 GM1及GM2对6-OHDA致PC12细胞ROS产生的影响 | 第45-46页 |
2.2.6 GM1及GM2对6-OHDA致PC12细胞SOD及GSH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2.2.7 GM1及GM2对凋亡蛋白Bax及Bcl-2的影响 | 第46-48页 |
2.2.8 GM1及GM2对PC12细胞caspase-3及caspase-9的影响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甘露葡萄糖醛酸寡糖对PD小鼠的保护作用 | 第49-73页 |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9-57页 |
3.1.1 试剂 | 第49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3.1.3 试剂配制 | 第49-52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52-57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57-70页 |
3.2.1 GM1及GM2对PD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57-58页 |
3.2.2 GM1和GM2对PD小鼠DA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58页 |
3.2.3 GM1和GM2提高纹状体TH及DAT的表达量 | 第58-62页 |
3.2.4 GM1和GM2可以提高黑质TH及DAT的表达量 | 第62页 |
3.2.5 GM1和GM2调控纹状体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62页 |
3.2.6 GM1和GM2调控黑质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62页 |
3.2.7 GM1与GM2上调纹状体PI3K/Akt信号通路 | 第62-67页 |
3.2.8 GM1与GM2上调黑质PI3K/Akt信号通路 | 第67-68页 |
3.2.9 GM1及GM2促进纹状体NGF/TrkA的表达 | 第68-69页 |
3.2.10 GM1及GM2促进黑质NGF/TrkA的表达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三章 紫菜寡糖的制备及其抗帕金森病活性 | 第73-103页 |
第一节 紫菜寡糖的制备分析 | 第73-76页 |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3-75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1.1.2 仪器 | 第73-74页 |
1.1.3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1.2 结果 | 第75-76页 |
第二节 紫菜寡糖对6-OHDA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76-86页 |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76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76-86页 |
2.2.1 紫菜寡糖提高PC12细胞活力 | 第76-77页 |
2.2.2 OP抑制6-OHDA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 | 第77-78页 |
2.2.3 OP提高PC1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MMP) | 第78-80页 |
2.2.4 OP抑制6-OHDA诱导PC12细胞ROS的产生 | 第80页 |
2.2.5 OP增强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 第80页 |
2.2.6 OP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80页 |
2.2.7 OP调控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 | 第80-84页 |
2.2.8 OP抑制6-OHDA诱导PC12细胞的caspase-3及caspase-9的活化 | 第84页 |
2.2.9 OP上调PI3K/Akt/PKC信号通路 | 第84页 |
2.2.10 OP对PC12细胞内TH及DAT表达的影响 | 第84-86页 |
第三节 紫菜寡糖抑制对LPS活化BV2细胞的作用 | 第86-92页 |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86-8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86-87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87-92页 |
3.2.1 OP及LPS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87页 |
3.2.2 OP抑制BV2细胞活化后细胞因子的表达 | 第87页 |
3.2.3 OP抑制NO的过度释放 | 第87-89页 |
3.2.4 OP对BV2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89页 |
3.2.5 OP通过调节JAK/STAT通路抑制BV2细胞的活化 | 第89-91页 |
3.2.6 OP抑制活化细胞中P65的表达 | 第91-92页 |
第四节 紫菜寡糖对PD小鼠的治疗作用 | 第92-103页 |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92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92-100页 |
4.2.1 OP对PD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92页 |
4.2.2 OP对PD小鼠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92-95页 |
4.2.3 OP对PD小鼠TH、DRD2、ERK1/2及DAT的影响 | 第95页 |
4.2.4 OP对PD小鼠PI3K、Akt及GSK3β表达的影响 | 第95页 |
4.2.5 OP对PD小鼠Bax/Bcl-2、Cytc、PARP及cleaved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第95-99页 |
4.2.6 OP对PD小鼠NGF/TrkA表达的影响 | 第99-100页 |
4.2.7 Nissl染色 | 第100页 |
讨论 | 第100-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7页 |
附录: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