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药片检测系统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常见药片表面缺陷介绍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药片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16-30页 |
2.1 药片检测系统结构 | 第16-20页 |
2.1.1 药片进料单元 | 第17页 |
2.1.2 药片传送单元 | 第17-18页 |
2.1.3 次品剔除单元 | 第18-19页 |
2.1.4 药片翻转单元 | 第19页 |
2.1.5 药片图像采集单元 | 第19-20页 |
2.1.6 药片图像处理单元 | 第20页 |
2.2 图像采集单元 | 第20-26页 |
2.2.1 光源及照明方式的选择 | 第20-23页 |
2.2.2 相机的选择 | 第23-25页 |
2.2.3 镜头的选择 | 第25-26页 |
2.3 图像处理硬件平台 | 第26页 |
2.4 采集实验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药片检测系统的标定 | 第30-44页 |
3.1 标定坐标系 | 第30-32页 |
3.2 摄像机标定模型 | 第32-37页 |
3.2.1 摄像机成像的线性模型 | 第32-35页 |
3.2.2 摄像机成像的非线性模型 | 第35-37页 |
3.3 摄像机标定技术 | 第37-40页 |
3.3.1 常用标定方法 | 第38页 |
3.3.2 张正友标定法 | 第38-40页 |
3.4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4.1 实验过程 | 第41-42页 |
3.4.2 标定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药片检测算法 | 第44-68页 |
4.1 图像预处理 | 第44-45页 |
4.2 基于模糊推理的图像椒盐噪声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45-52页 |
4.2.1 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46-47页 |
4.2.2 算法的实现 | 第47-50页 |
4.2.3 算法的验证 | 第50-52页 |
4.3 OTSU双阈值分割法 | 第52-56页 |
4.3.1 传统OTSU法 | 第53-55页 |
4.3.2 OTSU双阈值分割法 | 第55-56页 |
4.4 形态学处理 | 第56-58页 |
4.4.1 形态学的原理 | 第56-58页 |
4.4.2 算法验证 | 第58页 |
4.5 改进的模糊隶属度图像分割算法 | 第58-64页 |
4.5.1 传统的模糊理论图像分割算法 | 第58-61页 |
4.5.2 改进的模糊隶属度分割算法 | 第61-62页 |
4.5.3 算法流程 | 第62-64页 |
4.5.4 算法验证 | 第64页 |
4.6 基于几何特征的药片质量判别 | 第64-67页 |
4.6.1 常见的特征 | 第65-66页 |
4.6.2 药片质量的判定 | 第66-6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开发与实现 | 第68-80页 |
5.1 软件整体结构设计 | 第68-70页 |
5.1.1 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69页 |
5.1.2 系统相关函数库的选择及使用 | 第69-70页 |
5.2 软件工作流程 | 第70-71页 |
5.3 界面设计 | 第71-75页 |
5.3.1 系统登录 | 第71-72页 |
5.3.2 主界面设计 | 第72-74页 |
5.3.3 图像处理流程 | 第74-75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78页 |
5.4.1 系统准确性分析 | 第75-77页 |
5.4.2 系统实时性分析 | 第77-78页 |
5.4.3 系统性能分析 | 第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