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 | 第7页 |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一、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概述 | 第11-13页 |
| (一)公共艺术的相关概念解释 | 第11页 |
| (二)公共艺术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二、滇越铁路文化内涵解析 | 第13-22页 |
| (一)滇越铁路文化解析 | 第13页 |
| (二)滇越铁路文化价值 | 第13-14页 |
| 1.历史价值 | 第13页 |
| 2.文化价值 | 第13页 |
| 3.旅游价值 | 第13页 |
| 4.经济价值 | 第13-14页 |
| (三)滇越铁路文化研究 | 第14-20页 |
| 1.法式文化、东南亚文化、云南本土文化的共生 | 第14-15页 |
| 2.建筑中体现文化融合 | 第15-18页 |
| 3.桥梁中体现文化融合 | 第18-19页 |
| 4.公共服务设施中体现文化融合 | 第19-20页 |
| (四)滇越铁路文化的传承问题 | 第20-22页 |
| 三、“蒙自1910”商业地产项目概况 | 第22-25页 |
| (一)“蒙自1910”地产项目的总况 | 第22页 |
| (二)“蒙自1910”与滇越铁路的渊源 | 第22-23页 |
| (三)“蒙自1910”商业地产项目中的地域特色分析 | 第23-25页 |
| 1.广场公园 | 第23页 |
| 2.交通节点 | 第23页 |
| 3.人字桥酒店 | 第23-25页 |
| 四、滇越铁路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蒙自 1910”为例 | 第25-35页 |
| (一)“蒙自1910”公共艺术的设计阶段 | 第25页 |
| 1.准备阶段 | 第25页 |
| 2.行动阶段 | 第25页 |
| 3.总结阶段 | 第25页 |
| (二)滇越铁路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形式把握 | 第25-27页 |
| 1.色彩元素的形式把握 | 第25-26页 |
| 2.造型元素的形式把握 | 第26页 |
| 3.材料元素的形式把握 | 第26-27页 |
| (三)“蒙自1910”公共艺术的设计内容 | 第27-35页 |
| 1.“一步一景,一街一故事”的总体统一 | 第27页 |
| 2.“传承与创新”的元素提取 | 第27-28页 |
| 3.“以人为本”的形式与功能的协调 | 第28页 |
| 4.“因地制宜”的放置公共艺术品 | 第28-29页 |
| 5.设计内容 | 第29-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附录1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 | 第38-39页 |
| 附录2 调研记录 | 第39-42页 |